在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的持續支持下,古田縣高度重視食用菌種質資源開發與建設,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不斷加快新品種的產業化開發,銀耳品種創新取得新進展。近日,福建農林大學和古田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團隊成功選育銀耳新品種“福銀雪耳”和“福銀黃耳”,進一步滿足銀耳市場的生產需求,促進銀耳產業提質增效。
近日,由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福建省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推廣研究員黃志龍等省內食用菌知名專家對銀耳新品種“福銀雪耳”和“福銀黃耳”進行現場考察鑒定,通過察看示范現場、聽取匯報、現場答詢、翻閱資料等環節,一致同意“福銀雪耳”和“福銀黃耳”報請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主任委員會審核。
福建省種子總站副站長阮妙鴻
“這兩個品種的育成進一步滿足了銀耳工廠化栽培的生產需求。下一步課題組要進一步加快新品種產業化開發,促進古田縣銀耳產業的提質增效,同時要不斷創新,為古田縣持續保持銀耳產業優勢提供種業科技支撐。”
“福銀黃耳”和“福銀雪耳”都是以“繡銀1號”和“古田銀耳Tr21”“古田銀耳Tr01”為親本,通過單孢雜交選育而成的銀耳新品種。栽培周期42天左右,與對照“古田銀耳Tr01”相當,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與對照相當,適宜工廠化袋式栽培。
菇農
“我們現在栽培的是福銀系列產品,這一間菇房的銀耳產量與主栽的Tr21品種相對比,可以多采100多斤。”
古田縣以“中國食用菌之都”著稱,其中食用菌家族中的拳頭產品“古田銀耳”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隨著現代智能溫控數字產業的發展普及,近年來,古田縣致力于新型管理情況下的品種開發,不斷滿足古田銀耳產業及其加工產業發展的需要。
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院長孫淑靜
“現在銀耳的加工產品比較多,特別像本草銀耳。這些加工產品的出現,就需要一些新的銀耳品種來支撐它們。”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雷銀清
“我們現在不斷開發福銀系列的新品種,主要是為了牢牢掌握品種的主動權,同時也為了銀耳品種能更適應現代化智能溫控菇棚,有利于產業品種質量的提升,豐富產品的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