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滴水成冰,但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三段地村的雙孢菇種植示范基地內,卻是溫暖如春。眼下,正是雙孢菇成熟的季節,當記者走進雙孢菇種植基地時,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菌菇的采摘、分揀、裝籃等工作。
只見一張張菌床上,一朵朵白嫩如雪的雙孢菇破土而出,嬌嫩新鮮,大小不一,往下一摁,輕輕一扭,小小的雙孢菇就脫離了菇床。這是自基地建設以來的第一茬雙孢菇喜獲豐收,采摘完畢后,將銷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包頭市、銀川市等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雙孢菇種植是以牛糞、玉米芯、草炭土等為主要原料,混合發酵后拌入雙孢菇麥粒菌種,鋪在溫室大棚的種植架上,在溫濕度合適的條件下發菌、覆土即可長出雙孢菇,整個種植周期為2至3個月左右。
據悉,由鄂托克前旗惠民鄉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托管運營管理的雙孢菇種植示范基地于今年九月份開始正式運營生產,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總投資400萬元。目前,該公司共擁有雙孢菇種植立體化智能車間22間,15間已投入使用,7間正在建設,一年可循環種植4-5次,一年大約可產100萬斤以上菌菇,銷售價格每斤6元左右。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這是鄂托克前旗第一次試驗種植雙孢菇,經過近幾個月的摸索試種,目前,雙孢菇種植技術已成熟,雙孢菇的品質和產量都已穩定。
產業興,農村興。今年以來,鄂托克前旗著眼于傳統種植產業結構調整,該菌類的成功引進種植,不僅有效解決了基地周邊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為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公司采用“基地+群眾”的發展模式,集種植、采購、加工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惠及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小小菌菇變成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搖錢樹”,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步伐。
家住敖勒召其鎮三段地村的高有汗,自雙孢菇種植示范基地運營后,她便來到這里務工,每天從事雙孢菇的采摘工作,不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實現就業增收,高有汗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的家就在三段地,今天是采摘蘑菇的第三天。冬天待在家也沒事干,家門口建起這個大棚我還能來這打打工,一天能掙16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4000多元,干的多了還有提成拿,這兒活也比較簡單,不是太累。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
三段地村村民 高有汗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更是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鄂托克前旗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結合本地實際,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引導農民轉觀念、調結構、促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預計明年年初,我們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將這22個棚全部都投入使用,實現每天都有蘑菇產出,讓產量增加,把鄂托克前旗的這種綠色健康的雙孢菇,銷售到更多的省市,努力打造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雙孢菇品牌,讓更多的人能品嘗到鄂托克前旗人自己種的雙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