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過后,在江西省南昌市轄區的田間地頭焚燒秸稈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在南昌市南昌縣,發展以秸稈為主要基料的蘑菇、草菇等食用菌生產,也正成為一個新型的產業。
10日上午,陽光和煦。記者走進南昌縣廣福鎮的菌菇生產基地溫室大棚內,一排排草菇從厚厚的經過發酵的黑色碎秸稈堆中生長,陸陸續續探出圓滾滾的菇頭來。
“我們用機械把秸稈打碎,再增料發酵,就可以作為培養菌類的基料,非常適合用來種植草菇。”江西菇蔬城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振華向記者介紹,基料使用后還可以繼續作為花卉果蔬的肥料,提高耕地肥力。
據了解,由于秸稈中包含大量纖維素,透氣性好,基地將粉粹后的秸稈包作為菌包原料,為菌菇種植提供養分,育菌后的基料經處理后,仍可作為家畜飼料或作肥料還田,進一步促進秸稈綜合循環利用,以此實現秸稈基料化、肥料化。
“村民現在把秸稈賣給回收企業,回收企業加工后銷售給菌菇種植企業,菌菇企業種植完后,再把基料作為肥料賣給花卉、蔬菜種植企業。”南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拾楨表示,“我們以此模式從源頭上杜絕秸稈焚燒現象,也形成了菌菇循環生態鏈,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該菌菇基地溫室大棚每年大概消耗1萬噸秸稈,每年產生近1000萬元收益。草菇生長成熟周期僅需15天左右,需要進行人工采摘、分揀等工作,這也帶動了當地40余名勞動力就業。
據了解,近年來,南昌縣積極拓展多種形式利用途徑,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除發展蘑菇、草菇等以秸稈為主要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外,還積極推廣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有機肥技術、秸稈氨化、青貯、微貯、膨化等技術等,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并促進秸稈資源有效利用、農業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