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數說德州看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農業生產穩中有增”專場,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張連臣介紹我市“農業生產穩中有增”的工作情況。
一是抓好蔬菜功能保護區創建工作。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擴大設施蔬菜比重。印發《德州市蔬菜(食用菌)功能保護區創建工作方案(2021-2025) 》,以規模化蔬菜片區為發展方向,大力實施蔬菜功能保護區建設,促進土地向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流轉集中,推進專業鄉鎮、專業村和專業園區的建設。截至目前,蔬菜功能保護區播種面積33萬畝、食用菌功能保護區產量24萬噸。
二是提高蔬菜質量效益。加大對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生產主體的培育力度,做好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品牌推廣等工作。全力抓好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搞好“三品認證”,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健全基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全面提升蔬菜、食用菌質量,蔬菜藥殘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三是做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大力開展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共引進推廣優質、抗病、高產、抗逆性強、具有區域特色的蔬菜優良新品種8個,工廠化育苗、生物防治、補光燈、生物降解膜、熊蜂授粉、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技術、手機APP遠程自動控制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模式10個,蔬菜生產檔次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四是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民致富渠道的支柱產業來抓,先后培育了一批食用菌工廠化栽培企業,逐漸形成龍頭企業拉動,產業園區推動,生產大戶帶動,合作社與農戶聯動的良好局面,食用菌產業實現了生產規模化、栽培工廠化、科技創新化、銷售品牌化。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和種植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豐富生產品種,經過不斷的探索研究,成功生產出了鹿茸菇、松茸菇、猴頭菇、羊肚菌等多個品種,豐富了市場供應,提高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