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安新泰市現代食品產業鏈專班指導轄區企業,大力引進新技術、新模式,讓食用菌生產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發展高端食用菌產業集群。
在農光互補泉溝鎮晶科片區,青島栮多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農光互補食用菌產業園項目,生產基地及加工建設已全部完成,目前,2萬平方米的養菌室、8000多平方米的菌包生產車間,搭配400公頃種植示范園,將為這里帶來“棚上發電、棚下種菇”的新的生產模式。
“項目主要開展木耳品種的研發、種植及加工,是新泰市2022年農業重點項目。”新泰市現代食品產業鏈專班負責人李秀新說,“采用龍頭帶動、園區發展、千家萬戶生產的產業化形式,走出了一條依靠黑木耳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路子,實現了光伏發展和農業生產的雙贏。”
項目負責人張勇表示,光伏發電需要占用土地空間、食用菌生產需要避光環境,農光互補食用菌產業園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光伏發電不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在實現光伏發電上網的同時帶來新的盈利渠道,實現成本共擔、收益共享,極大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和單位土地收益。”他說。
而在谷里鎮西朱村,新泰市德興源蔬菜專業合作社近年來也發展起了高端示范循環農業。
“我們主要從事食用菌產業鏈條的相關服務,建有食用菌研發中心1處,300立方米保鮮冷庫2處,溫室大型拱形棚5座,可進行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合作社負責人朱勛說,“在新泰市現代食品產業鏈專班的幫助下,我們后期將開展旅游開發項目,包括策劃咨詢及各種形式的休閑觀光活動等。”
李秀新表示,德興源按照高端產業化模式管理,采取測土配方施肥,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并通過“試驗+生產+加工+銷售”的方式,建成功能復合、高效、科技領先的,集采摘、觀光、美食于一體的高端示范循環農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從‘靠天收’到‘穩增產’,從單一種植到多元發展,新泰市走出了一條科技化、合作化、園區化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現代食品產業鏈專班副組長白常順說,“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支撐縣域經濟增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力引擎,希望他們能進一步做好服務保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