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兒尖坐落在英山縣陶家河鄉長嶺崗村境內,海拔高度超過千米。初夏的角兒尖,林木茂盛,氣溫涼爽。在林間的空地上,一個中年漢子,正在忙著給天麻搭建遮陽棚,以應對快要到來的高溫季,這個中年漢子就是遠近聞名的天麻王儲昭友。
與天麻結緣,驅走貧窮
年過50的儲昭友,和天麻有著不解之緣。
他家就在長嶺崗村角兒尖的半山嶺上,山上藏有不少寶貝,有各種野生中藥材20多種。最令儲昭友欣喜的是,角兒尖上還有野生天麻,年輕時常有人請他去山上采挖,并給出不菲的價格。頭腦活絡的他在心里想,要是在角兒尖上走發展中藥材的路子,一定有前途。
20歲時,他就開始試種天麻。他從山上刨回帶有蜜環菌的腐木,挖回天麻嫩莖,在屋頭邊的紅芋洞里嘗試種植,有失敗,也有成功,雖是小規模試驗,但他掌握了天麻的習性,也摸索到了人工種植天麻技術,為他后來榮登天麻王的寶座奠定了基礎。
10多年前,陶家河鄉的中藥材產業風生水起。這股潮流的興起,更堅定了儲昭友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信心。他開始用傳統種植天麻方法,在室外用大棚種植天麻,先是小面積發展,通過自行繁育的方式,逐年擴大規模。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山上的野豬、野兔逐漸多了起來。他將常受到野物危害的田塊調整出來,種植天麻、茯苓、蒼術等品種。中藥材收獲后,一算賬,遠比種植傳統農作物效益高。
在2010年的時候,依靠種植中藥材,他手中積累了十幾萬元資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手里有錢后,他首先想改善家中的居住條件。在當年,他拆掉破舊的土坯房,成為村中少數建起樓房的農戶之一。
與知識結緣,走出困境
在他種植的中藥材中,他認為天麻最適合角兒尖的環境。通過自繁自育,他的天麻生產規模逐年擴大。但在規模擴大和連年種植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面積越種越大,但產量卻不見增長;天麻的個頭也一年不如一年。
在困惑中,他便想在書籍和網上找答案。他購回了多本天麻栽培技術資料,一有空就抱著書本,認真思索和鉆研。他還通過上網,學習天麻的科學種植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學習,他找到了天麻產量不高,個頭不大的癥結,主要是種子退化和病蟲害。結合學到的知識,他逐漸摸索并實踐出“蜜環菌+天麻原種”生產技術,減少天麻病蟲害和自然退化現象。
為了改良天麻品種,他走出深山。2019年,他遠赴云南昭通小草壩,采購回100公斤當地優質種麻。
在家中,他像對待寶貝一樣伺候這些采購回的種麻。寒冬時節,用空調升溫,使種麻能在2月中旬左右破土出箭,比傳統方法提前1個半月以上。等開花后與本地天麻雜交,培育出抗性好、產量高、品質優的雜交品種。
當年,他自己試種了新品種3畝。他欣喜地說:“3畝天麻,產出天麻籽1400公斤,商品麻6000公斤,總收入50多萬元,在效益上最低可保證1:2的投入產出。”從本村村民,到外鄉鎮的天麻種植戶,無不知曉他在天麻種植上“有一套”!
與鄉鄰結緣,造福八方
有了科學種植技術,也培育出了優良品種,他心里想一定要造福四面八方的鄉鄰。
為了推廣培育的新品種,去年他創辦了天麻原種繁育基地。原種繁育基地和商品麻基地面積共有100多畝,可產天麻籽5000多公斤,商品麻4萬公斤。由于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天麻種子和商品麻價格不很理想,但年產值仍可突破150萬元,在遠近天麻種植戶中首屈一指。
他在天麻種植上出了名后,遠近的農戶都慕名前來。遠到鄰省安徽的岳西縣,近到本村的農戶,紛紛前來向他取經。對于前來的農戶,他都熱情地傳授技術,并以低于市場價提供天麻原種。為了方便交流,他建立了天麻種植微信群,方便聯系天麻種植戶,及時提供種植技術和銷售信息。
一樹花開香滿園。受他的帶動和影響,陶家河鄉和周邊鄉鎮,天麻種植形成熱潮。角兒尖小組的儲昭元說:“我們小組20多戶人家,全都跟著他種天麻,技術是他輔導的,種子是他提供的。去年,戶均天麻收入超過3萬元!”
不僅如此,隨著天麻產業的發展,儲昭友也為當地不能外出務工的年老體弱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天麻種植、采挖都需要幫手,他就請那些老人們來幫忙,按100元一天支付工資,去年臘月二十八,共支付幫工工資123500元。
在角兒尖大山深處,林下昔日幾近荒蕪的田地,如今都已種上了天麻,這些天麻寶貝是默默生長的希望。帶著對天麻的熱愛和執著,儲昭友將在這片天地里開創出事業發展新天地。
與天麻結緣,驅走貧窮
年過50的儲昭友,和天麻有著不解之緣。
他家就在長嶺崗村角兒尖的半山嶺上,山上藏有不少寶貝,有各種野生中藥材20多種。最令儲昭友欣喜的是,角兒尖上還有野生天麻,年輕時常有人請他去山上采挖,并給出不菲的價格。頭腦活絡的他在心里想,要是在角兒尖上走發展中藥材的路子,一定有前途。
20歲時,他就開始試種天麻。他從山上刨回帶有蜜環菌的腐木,挖回天麻嫩莖,在屋頭邊的紅芋洞里嘗試種植,有失敗,也有成功,雖是小規模試驗,但他掌握了天麻的習性,也摸索到了人工種植天麻技術,為他后來榮登天麻王的寶座奠定了基礎。
10多年前,陶家河鄉的中藥材產業風生水起。這股潮流的興起,更堅定了儲昭友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信心。他開始用傳統種植天麻方法,在室外用大棚種植天麻,先是小面積發展,通過自行繁育的方式,逐年擴大規模。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山上的野豬、野兔逐漸多了起來。他將常受到野物危害的田塊調整出來,種植天麻、茯苓、蒼術等品種。中藥材收獲后,一算賬,遠比種植傳統農作物效益高。
在2010年的時候,依靠種植中藥材,他手中積累了十幾萬元資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手里有錢后,他首先想改善家中的居住條件。在當年,他拆掉破舊的土坯房,成為村中少數建起樓房的農戶之一。
與知識結緣,走出困境
在他種植的中藥材中,他認為天麻最適合角兒尖的環境。通過自繁自育,他的天麻生產規模逐年擴大。但在規模擴大和連年種植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面積越種越大,但產量卻不見增長;天麻的個頭也一年不如一年。
在困惑中,他便想在書籍和網上找答案。他購回了多本天麻栽培技術資料,一有空就抱著書本,認真思索和鉆研。他還通過上網,學習天麻的科學種植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學習,他找到了天麻產量不高,個頭不大的癥結,主要是種子退化和病蟲害。結合學到的知識,他逐漸摸索并實踐出“蜜環菌+天麻原種”生產技術,減少天麻病蟲害和自然退化現象。
為了改良天麻品種,他走出深山。2019年,他遠赴云南昭通小草壩,采購回100公斤當地優質種麻。
在家中,他像對待寶貝一樣伺候這些采購回的種麻。寒冬時節,用空調升溫,使種麻能在2月中旬左右破土出箭,比傳統方法提前1個半月以上。等開花后與本地天麻雜交,培育出抗性好、產量高、品質優的雜交品種。
當年,他自己試種了新品種3畝。他欣喜地說:“3畝天麻,產出天麻籽1400公斤,商品麻6000公斤,總收入50多萬元,在效益上最低可保證1:2的投入產出。”從本村村民,到外鄉鎮的天麻種植戶,無不知曉他在天麻種植上“有一套”!
與鄉鄰結緣,造福八方
有了科學種植技術,也培育出了優良品種,他心里想一定要造福四面八方的鄉鄰。
為了推廣培育的新品種,去年他創辦了天麻原種繁育基地。原種繁育基地和商品麻基地面積共有100多畝,可產天麻籽5000多公斤,商品麻4萬公斤。由于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天麻種子和商品麻價格不很理想,但年產值仍可突破150萬元,在遠近天麻種植戶中首屈一指。
他在天麻種植上出了名后,遠近的農戶都慕名前來。遠到鄰省安徽的岳西縣,近到本村的農戶,紛紛前來向他取經。對于前來的農戶,他都熱情地傳授技術,并以低于市場價提供天麻原種。為了方便交流,他建立了天麻種植微信群,方便聯系天麻種植戶,及時提供種植技術和銷售信息。
一樹花開香滿園。受他的帶動和影響,陶家河鄉和周邊鄉鎮,天麻種植形成熱潮。角兒尖小組的儲昭元說:“我們小組20多戶人家,全都跟著他種天麻,技術是他輔導的,種子是他提供的。去年,戶均天麻收入超過3萬元!”
不僅如此,隨著天麻產業的發展,儲昭友也為當地不能外出務工的年老體弱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天麻種植、采挖都需要幫手,他就請那些老人們來幫忙,按100元一天支付工資,去年臘月二十八,共支付幫工工資123500元。
在角兒尖大山深處,林下昔日幾近荒蕪的田地,如今都已種上了天麻,這些天麻寶貝是默默生長的希望。帶著對天麻的熱愛和執著,儲昭友將在這片天地里開創出事業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