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樹木蔥綠,水流清澈幽深、一排排村莊坐落在兩條支流匯合的扇形灘地上。福州市羅源縣霍口畬族鄉,十年前這里曾是臭烘烘的“養豬鄉”,現在靠著以食用菌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綠水青山變成了真正的金山銀山。
小香菇做成大產業
在川邊村滿福家庭農場的香菇種植大棚內,香菇菌棒整齊排列在架子上,一簇簇香菇像花朵一樣長勢喜人。雷興福一家四口人正對香菇進行采摘、烘干。“我2020年才開始種植香菇,完全是一個門外漢,經過學習和摸索,現在掌握了對溫光濕度的管理,長勢和產量都很好。”經過兩年多的摸爬滾打,雷興福已經成為種菇能手。
“今年的產量有6000多公斤,采摘好的菇都是加工成干菇銷往古田,現在只剩下600多公斤還沒有售出。”雷興福告訴記者,鮮香菇每公斤價格在7元左右,干菇每公斤價格在40元左右,僅去年一年,雷興福家的香菇就賣了35.6萬元。
食用菌產業發展離不開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環境優勢。“霍口畬族鄉有22個村,目前有12個村都在種香菇,且有3個食用菌種植基地、18家合作社,產量超過1000萬袋,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2億元,帶動全鄉3000余名農民就業。”霍口畬族鄉黨委書記雷農水說,接下來,霍口鄉將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的延鏈補鏈,現已在加速建設溪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和新品種試驗中心,從而引導傳統烤干工藝食用菌產業轉型為多元化冷鏈生鮮配送。
“畬情貸”澆灌產業之花
“創業之初,我貸款了13萬元,再過2個月就要還清了。”雷興福說,多虧了“畬情貸”解決了創業初期燃眉之急。“今年我打算擴建菇棚,到時候也申請‘畬情貸’。”
原來,雷興福在建設菇棚時,除去各級政府補助資金以外,還有3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在羅源農信社霍口網點工作人員的推薦下,雷興福申請了針對霍口農戶的“畬情貸”,因為信用良好,他的貸款發放還走了綠色通道,當天辦理,當天發放。正是這筆錢,才讓他靠種植香菇賺得了“第一桶金”。
“‘畬情貸’產品是面向霍口戶籍或長期居住在霍口的農戶發放的生產經營性貸款,家庭信用貸款最高可貸20萬元,在利率上也享受更多的優惠。”羅源農信社霍口網點主任鄭蘇斌說。為解決畬族群眾在創業之初缺少資金問題,霍口畬族鄉政府與羅源縣農村信用社聯合創新推出了全市首個少數民族信貸產品——“畬情貸”,為當地5000多名畬鄉人民量身定制金融服務。自“畬情貸”推出2年多以來,已向全鄉農戶發放1858筆貸款,共1.12億元,大力支持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用金融之水澆灌出產業之花。
十年磨礪走上振興路
“2012以前,霍口靠山吃山,以竹木加工及畜禽養殖為主,2012年以后,鄉里轉變發展理念,推動產業更新轉型,將畜禽、竹木加工產業遷移退出,開始發展以食用菌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雷農水介紹,十年間各村立足實際,培育長柄丘黃桃、香嶺紫竹、王廷洋黃金蜜柚、山壟灣油茶等農特產品基地,如今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39億元。同時,為了兼顧糧食安全和經濟效益,鄉里流轉了福湖、溪前等村的2000畝土地,打造稻蔬、稻菌輪作示范點,今年還將流轉山壟灣等村450畝土地用于種植黃精、鐵皮石斛、五指毛桃等特色畬醫藥材,在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保護推廣畬醫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未來,霍口將發展以大球蓋菇等林菌,牛奶根、畬藥等本土中草藥為主導的特色林下經濟產業體系,以民族產業園為依托,加強民族非遺文化傳承,推廣畬族服飾、畬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一條具有畬鄉特色的發展之路。”雷農水說。
小香菇做成大產業
在川邊村滿福家庭農場的香菇種植大棚內,香菇菌棒整齊排列在架子上,一簇簇香菇像花朵一樣長勢喜人。雷興福一家四口人正對香菇進行采摘、烘干。“我2020年才開始種植香菇,完全是一個門外漢,經過學習和摸索,現在掌握了對溫光濕度的管理,長勢和產量都很好。”經過兩年多的摸爬滾打,雷興福已經成為種菇能手。
“今年的產量有6000多公斤,采摘好的菇都是加工成干菇銷往古田,現在只剩下600多公斤還沒有售出。”雷興福告訴記者,鮮香菇每公斤價格在7元左右,干菇每公斤價格在40元左右,僅去年一年,雷興福家的香菇就賣了35.6萬元。
食用菌產業發展離不開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環境優勢。“霍口畬族鄉有22個村,目前有12個村都在種香菇,且有3個食用菌種植基地、18家合作社,產量超過1000萬袋,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2億元,帶動全鄉3000余名農民就業。”霍口畬族鄉黨委書記雷農水說,接下來,霍口鄉將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的延鏈補鏈,現已在加速建設溪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和新品種試驗中心,從而引導傳統烤干工藝食用菌產業轉型為多元化冷鏈生鮮配送。
“畬情貸”澆灌產業之花
“創業之初,我貸款了13萬元,再過2個月就要還清了。”雷興福說,多虧了“畬情貸”解決了創業初期燃眉之急。“今年我打算擴建菇棚,到時候也申請‘畬情貸’。”
原來,雷興福在建設菇棚時,除去各級政府補助資金以外,還有3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在羅源農信社霍口網點工作人員的推薦下,雷興福申請了針對霍口農戶的“畬情貸”,因為信用良好,他的貸款發放還走了綠色通道,當天辦理,當天發放。正是這筆錢,才讓他靠種植香菇賺得了“第一桶金”。
“‘畬情貸’產品是面向霍口戶籍或長期居住在霍口的農戶發放的生產經營性貸款,家庭信用貸款最高可貸20萬元,在利率上也享受更多的優惠。”羅源農信社霍口網點主任鄭蘇斌說。為解決畬族群眾在創業之初缺少資金問題,霍口畬族鄉政府與羅源縣農村信用社聯合創新推出了全市首個少數民族信貸產品——“畬情貸”,為當地5000多名畬鄉人民量身定制金融服務。自“畬情貸”推出2年多以來,已向全鄉農戶發放1858筆貸款,共1.12億元,大力支持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用金融之水澆灌出產業之花。
十年磨礪走上振興路
“2012以前,霍口靠山吃山,以竹木加工及畜禽養殖為主,2012年以后,鄉里轉變發展理念,推動產業更新轉型,將畜禽、竹木加工產業遷移退出,開始發展以食用菌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雷農水介紹,十年間各村立足實際,培育長柄丘黃桃、香嶺紫竹、王廷洋黃金蜜柚、山壟灣油茶等農特產品基地,如今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39億元。同時,為了兼顧糧食安全和經濟效益,鄉里流轉了福湖、溪前等村的2000畝土地,打造稻蔬、稻菌輪作示范點,今年還將流轉山壟灣等村450畝土地用于種植黃精、鐵皮石斛、五指毛桃等特色畬醫藥材,在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保護推廣畬醫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未來,霍口將發展以大球蓋菇等林菌,牛奶根、畬藥等本土中草藥為主導的特色林下經濟產業體系,以民族產業園為依托,加強民族非遺文化傳承,推廣畬族服飾、畬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一條具有畬鄉特色的發展之路。”雷農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