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通過其官微發布了近期黃山大型真菌多樣性監測和調查研究項目取得的最新進展。
研究成果顯示,黃山區域發現大型真菌421種,隸屬于9綱19目72科200屬,其中食用菌68種,藥用菌31種,毒菌39種,包含靈芝屬、蟲草屬、羊肚菌屬和雞油菌屬等多個屬的物種。
在已鑒定的黃山大型真菌物種中,有66種為中國特有種,占調查發現物種總數的15.7%;調查發現易危物種2種,為近杯傘狀粉褶菌和中華白環蘑,近危物種6種,為湖南鵝膏、易混色釘菇、東方色釘菇、蛹蟲草、樹舌靈芝和靈芝;明確黃山大型真菌屬級區系地理成分為9個類型,主要以世界廣布成分為主(66.5%),其次是北溫帶成分(15.5%)和泛熱帶成分(10.5%)。
研究數據表明,黃山地區大型真菌物種多樣且豐富,并具有較高的特有性。
2018年-2021年期間,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團隊先后數十次赴黃山風景區聯合開展科學考察,采集大型真菌標本材料2000余份,拍攝標本及生境照片萬余張,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及子實體形態特征檢索開展標本鑒定。
為保證調查更及時更全面,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建立了大型真菌監測協作機制,成立了以景區護林防火隊員實時監測為補充的大型真菌監測體系。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先后在生物領域學術期刊《Nova Hedwigia》《Sydowia》上描述發表了采集于黃山風景區的2個松塔牛肝菌屬的新物種,分別為黃山松塔牛肝菌和雕鱗松塔牛肝菌。
據介紹,大型真菌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成員,是寶貴的生物資源。
黃山屬于黃山——懷玉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華東地區最值得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中國35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之一。黃山濕潤多雨的氣候、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為大型真菌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孕育極為豐富的大型真菌種質資源。
黃山大型真菌的物種多樣性研究,進一步摸清了黃山大型真菌資源“家底”,掌握了黃山區域內大型真菌資源種類、分布狀態和動態變化情況,為今后合理保護黃山大型真菌珍貴的種質資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數據支撐。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相關專家提醒,夏季來臨,正是野生大型真菌子實體生長期,很多野生菌菇在外形上非常相似,未經專業鑒別很難從形態特征上正確區分,切勿隨意采食,謹防中毒。
研究成果顯示,黃山區域發現大型真菌421種,隸屬于9綱19目72科200屬,其中食用菌68種,藥用菌31種,毒菌39種,包含靈芝屬、蟲草屬、羊肚菌屬和雞油菌屬等多個屬的物種。
在已鑒定的黃山大型真菌物種中,有66種為中國特有種,占調查發現物種總數的15.7%;調查發現易危物種2種,為近杯傘狀粉褶菌和中華白環蘑,近危物種6種,為湖南鵝膏、易混色釘菇、東方色釘菇、蛹蟲草、樹舌靈芝和靈芝;明確黃山大型真菌屬級區系地理成分為9個類型,主要以世界廣布成分為主(66.5%),其次是北溫帶成分(15.5%)和泛熱帶成分(10.5%)。
研究數據表明,黃山地區大型真菌物種多樣且豐富,并具有較高的特有性。
2018年-2021年期間,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團隊先后數十次赴黃山風景區聯合開展科學考察,采集大型真菌標本材料2000余份,拍攝標本及生境照片萬余張,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及子實體形態特征檢索開展標本鑒定。
為保證調查更及時更全面,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建立了大型真菌監測協作機制,成立了以景區護林防火隊員實時監測為補充的大型真菌監測體系。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先后在生物領域學術期刊《Nova Hedwigia》《Sydowia》上描述發表了采集于黃山風景區的2個松塔牛肝菌屬的新物種,分別為黃山松塔牛肝菌和雕鱗松塔牛肝菌。
據介紹,大型真菌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成員,是寶貴的生物資源。
黃山屬于黃山——懷玉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華東地區最值得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中國35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之一。黃山濕潤多雨的氣候、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為大型真菌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孕育極為豐富的大型真菌種質資源。
黃山大型真菌的物種多樣性研究,進一步摸清了黃山大型真菌資源“家底”,掌握了黃山區域內大型真菌資源種類、分布狀態和動態變化情況,為今后合理保護黃山大型真菌珍貴的種質資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數據支撐。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相關專家提醒,夏季來臨,正是野生大型真菌子實體生長期,很多野生菌菇在外形上非常相似,未經專業鑒別很難從形態特征上正確區分,切勿隨意采食,謹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