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縣食用菌人工栽培經歷四十多年摸索,從原有零星、小規模、低效益、自發的、盲目的生產狀態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屏南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隨著食用菌生產的發展,屏南縣培育了從原料供應、菌包(棒)生產、接種、培養與栽培管理、產品烘干、銷售、廢菌渣循環再利用等分段式生產經營的專業隊伍,專業化分工漸趨成熟。專業化生產初具雛形,形成了“企業或合作社+加工中心+農戶”的生產發展社會化服務模式,現有菌包加工生產企業(或合作社)9家、食用菌烘干加工企業(或合作社)100多家,廢菌渣加工成有機肥4家。
專業化的菌包加工業成為屏南縣食用菌產業鏈中一個新興行業。菌包(棒)生產采用了工業化的技術手段,在環境可控的設施條件下,采取高效率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讓農戶從原先的菌包(棒)生產互助模式中徹底解放出來。以前農戶自己生產1萬棒香菇,需要邀請親朋好友二、三十人用工3-4天幫忙,自己的做完了還要幫別人生產近2個月,既勞累又誤工誤時,現在只要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目前屏南縣有菌包加工生產企業(合作社)9家,每年加工菌包3200萬袋以上,年利潤512萬元,節省燃料成本320萬元。發展社會化服務模式,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新機具的使用,有力地促進食用菌規范化生產,有效提高了屏南縣食用菌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產業水平,企業與農戶共同受益,共當風險,為農民整合資源,開拓門路,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創業增收。
專業化的菌包加工業成為屏南縣食用菌產業鏈中一個新興行業。菌包(棒)生產采用了工業化的技術手段,在環境可控的設施條件下,采取高效率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讓農戶從原先的菌包(棒)生產互助模式中徹底解放出來。以前農戶自己生產1萬棒香菇,需要邀請親朋好友二、三十人用工3-4天幫忙,自己的做完了還要幫別人生產近2個月,既勞累又誤工誤時,現在只要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目前屏南縣有菌包加工生產企業(合作社)9家,每年加工菌包3200萬袋以上,年利潤512萬元,節省燃料成本320萬元。發展社會化服務模式,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新機具的使用,有力地促進食用菌規范化生產,有效提高了屏南縣食用菌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產業水平,企業與農戶共同受益,共當風險,為農民整合資源,開拓門路,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創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