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看到,該基地的菌類新成員榆黃菇迎來豐收,13萬余棒榆黃菇一齊綻開出金燦燦的菌朵,迎來了第三批次采收。在這里,3萬余斤鮮菇將被制成干菇,銷往廣東、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
走進基地,20名工人正在菌棚與倉庫間來來回回,忙碌著采收、搬運、分揀榆黃菇。
“榆黃菇菌棒是從廠家拉過來,經過開袋、澆水,適當地保持濕度,它就慢慢長開了,等到整朵菌菇基本沒有特別小的幼菇的時候,就可以采收了。”基地負責人龍萬淘向筆者介紹說,公司今年計劃種植120萬棒的菌棒,目前棚內有13.4萬棒,每個菌棒平均產量在1斤左右。這些榆黃菇主要以制成干菇銷售為主,每天產量在3千斤以上,目前已經收了鮮菇3萬多斤,主要銷往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產值每個月在20萬元以上。
據介紹,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食用菌示范基地由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占地87.9畝,配套建設有分揀車間、烘干車間、冷庫等功能室。自投產以來,該公司采取壓茬進行、周年生產的方式種植香菇2萬棒、榆黃菇13萬余棒、羊肚菌15畝,實現食用菌年產量600余噸,年產值420余萬元。
“基地就在我們家的旁邊,在這點務工,走路四五分鐘就到了。一天能打10來筐菌菇就可以掙到100多塊錢,一個月可以得到2千多塊錢,也夠我們生活了。”54歲的麻懷村村民劉清珍笑著說,除務工收入外,她家還有部分土地流轉出租,每年還能得到幾千元的補貼。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結構轉型升級,麻懷村按照以長養短、長短結合的發展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用固定分紅壯大村集體經濟,以土地流轉租金促進農戶增收,將收益分紅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同時,建立勞務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村民就業,聯合入駐企業推進“反租倒包”,開展種植生產技術培訓,發展合作社、專業種植大戶參與基地生產經營,不斷增加群眾收入。自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入駐麻懷村以來,共計兌現分紅資金180萬元,提供勞務用工8900余人次,每天帶動20余名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就業。
“鄉村振興就必須要有產業振興,我們引進貴陽的龍頭公司來我們村發展大棚種植,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夠掙到錢,幾年下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告訴筆者,近年來,麻懷村通過引入貴州煙草公司、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烤煙1600畝、刺梨500畝,種植食用菌32.8萬棒,紅高粱約700畝,辣椒200畝,鵪鶉養殖18萬羽,實現村集體每年利益分紅37.7萬元。2021年麻懷村年人均收入突破16000元。
“為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沫陽鎮以特色產業培育為重點,持續加大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高糧食產品、畜產品保供能力,瞄準優勢產業,打造專業化特色產業基地。”沫陽鎮宣傳委員陳林說,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該鎮通過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優質農產品產銷一體化項目,不斷挖掘農產品營銷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