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次疫情“大考”,廊下鎮農副產品訂單量再次上浮,市場對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近期,面臨著物流受阻、防疫物資不足、生活物資供應趨緊等問題,廊下鎮農副產品產業一邊積極“保供”,一邊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不斷探尋新機遇。作為上海市“后花園”和“菜籃子”,保供成為廊下農副產品產業必須完成的一道“考題”。
一大早,30多輛上海“菜籃子”車從上海市聯中食用菌合作社陸陸續續駛出,被運出去的蘑菇,當天中午就能到達市民們的餐桌。作為“蘑菇小鎮”的龍頭企業,上海市聯中食用菌合作社近兩周盒馬鮮生的訂單量是平時的2.5倍,每日增加了將近15000份雙孢菇。同時,聯華超市、美團優選、叮咚買菜、拼多多等商超及線上買菜平臺的需求量均增加了1.5倍多。目前,聯中蘑菇的46個菇棚正處于滿倉狀態,260多名工人日以繼夜的“流水線”操作,工人們每兩天就要進行一次核酸檢查,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量。
受季節性影響,目前大棚蔬菜已經退出“舞臺”,而陸地蔬菜還沒長大,不到上市“年齡”,蔬菜生長進入青黃不接的時期。受近期疫情影響,金開(上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訂單增加了將近50%的量,合作社積極籌備貨源,不斷調控大棚溫度,讓蔬菜集中大量上市,保障市民“菜籃子”。目前,合作社供應蔬菜品種以菜心、菜苔、小青菜為主,每天供應市場20多噸,為商超及線上買菜平臺供應約30000份蔬菜。合作社負責人馬天介紹,去年金山現代農業園區為合作社提供400多畝農業智能化大棚,將大棚溫度控制在26度左右,是蔬菜最宜生長的溫度,同時增加灌溉次數,合作社不惜減產,也要讓蔬菜更好更快上市。同時,合作社還幫助周邊小農戶,將疫情期間因物流受阻而滯銷的新鮮蔬菜統一包裝,集中銷售給各大線上賣菜平臺,既能保供應又提高了小農戶的收入。
近期,上海持灝果蔬專業合作社為金山區正在接受封控的3個小區集中提供蔬菜禮包及當季的新鮮水果。據悉,合作社每日提供500-1000份蔬菜大禮包,一共有十余種農產品,產品總重量15斤左右,針對封控小區紅草莓賣到2斤26元的價格,每天都有將近300份的訂單量。“這次我們金山很多小區都被管控了,我也想為疫情做點貢獻。”合作社負責人李斌介紹,疫情期間雖然訂單量暴增,但是價格不增反將降,讓正在被封控的居民嘗一嘗廊下的美食,感受一份來自廊下農民微薄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