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系統總結“十三五”以來種植業工作成效,明確“十四五”時期種植業發展思路、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切實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種植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種植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規劃》明確了糧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茶葉、中藥材等特色作物主要產業的發展思路、目標定位、重點區域和主要措施。并提及食用菌產業,到2025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集約化生產比例提升到30%左右。
《規劃》指出,在“十三五”種植業結構調整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提及食用菌產業,并指出:
2020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3900多萬噸。“十四五”期間,穩定香菇、黑木耳、平菇等主要品種規模,推進大宗品種與珍稀特色品種、農法栽培與工廠化栽培協調發展,提升產品品質和產業競爭力。到2025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集約化生產比例提升到30%左右。
穩定主產區。鞏固河南、福建、山東、黑龍江、河北和吉林等傳統產區,優化品種結構和栽培季節,提高優種覆蓋率,推進集約化、設施化和規模化生產。
拓展新產區。做好夏季冷涼氣候產區、珍稀特色品種產區、脫貧產區等新興的規劃引導,優化產業布局,穩步推廣優質高產特色地方品種和綠色生態栽培技術,逐步提高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穩步推進工廠化栽培。在長三角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經濟發達地區,引導工廠化栽培有序發展,提高自育品種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優質產品的供給能力。
文件附件:“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