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大學博士村長實踐基地”在貴陽市白云區麥架鎮麥架村掛牌落戶,將為貴陽市民種好“菌棒子”、為白云區菌農鼓起“錢袋子”提供新的活力。
據了解,麥架村地處麥架鎮中心地帶,轄區內麥沙線、白修線交織,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土壤以中性黑土為主,溫度濕度適宜,十分適宜種植食用菌。中國人民大學定向區委組織部選調生、麥架村主任助理文怡與駐村工作隊、村黨員多次調研,決定在村內發展食用菌產業。
近年來,麥架村緊緊圍繞“產業新城、品質白云”發展藍圖,謀劃引進食用菌作為驅動麥架村振興的特色主導產業。食用菌既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短平快項目,也是集高產、優質、低耗、延伸性強、融合性強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對于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作用。
麥架村生態優勢得天獨厚,但食用菌種植技術成了棘手難題。為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今年11月初,經白云區選調生文怡多次尋訪,貴州林菌農業科技負責人、貴州大學食用菌產業團隊團長文庭池教授一行赴麥架村現場考察食用菌基地,決定在麥架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并于日前簽約掛牌“貴州大學博士村長實踐基地”,促成了高校科研單位合力助推麥架村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強合作,聯合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技術難題已攻克,還需龍頭企業來帶領。在貴州大學食用菌團隊的幫助下,文怡招引到貴州林菌農業科技團隊與麥架村合作,成功推動食用菌產業項目在村落地,創新探索出麥架村黨支部聯合高校科研單位、企業開展協同合作的發展模式,通過資源整合、政策帶動、項目驅動,共同做強富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麥架村食用菌項目占地200畝,盤活種植大棚面積約66000平方米,預計平均畝產600斤,總產量30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可達300萬元。此外,項目還可為當地村民提供一批就業崗位,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