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過去種蘿卜的窮溝里如今建成食用菌產業園區,竟然成了全村老少打工賺錢的‘聚寶盆’;臨縣富之源種養專業合作社是臨縣食用菌企業的龍頭標桿,是臨縣食用菌產業的領軍航母……”如今,凡到過臨縣玉坪鄉李家坡底村的人,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村里在蘿卜溝打造的食用菌產業園區,無論是前來觀摩的各級領導還是當地鄰村的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
近年來,臨縣的農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風生水起,得到蓬勃發展。玉坪鄉李家坡底村在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計的倡導下,村里的大企業家李海峰心系一村人回家創業,反哺農業,回報父老鄉親,牽頭成立了臨縣富之源種養專業合作社,選擇在村里因過去人們種植蘿卜而得名的蘿卜溝精心打造的食用菌產業園區便應運而生。據了解,該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由本村能人大戶參與,發展成員57戶,園區充分利用臨縣80多萬畝紅棗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棗木香菇。園區一期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已完成土地平整、水、電、路、網及排洪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55個出菇棚,26個養菌棚,300多平米冷庫,400多平米辦公用房,800多平米食用菌生產車間,年產食用菌100萬棒,帶動村里132戶農戶受益,目前,經營收益年達到300萬元。
特別令人欣喜的是,今年,臨縣富之源種養專業合作社與山西省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投資1800萬元的臨縣食用菌菌種基地項目(二期工程)在富之源食用菌產業園區內落地實施。同時投資380萬元建成與該項目配套的食用菌技術培訓中心,形成集食用菌菌種研發,菌棒生產,栽培種植、技術培訓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綜合示范園。
“下一步,臨縣富之源種養專業合作社將按照臨縣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創新經營運作模式,加快培育食用菌產業主體,引領輻射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臨縣特色的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之路。”園區負責人李海峰表示。
“李家坡底村堅持15年開展全民健身文化活動,為全縣帶了個好頭,是全縣新農村建設引領文明新風學習的榜樣!”喜慶的音樂響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今年3月28日,李家坡底村成功舉行了全民健身文化15周年紀念活動。十八項健身文化展演節目展示了全村人們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精神新風貌。活動現場,大家統一著裝,輪番展示。規范的動作,整齊的表演,引得周邊鄰村眾多人們駐足觀看,嘖嘖稱贊。
有著491戶、1497口人的李家坡底村,耕種著1617畝土地,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純農業村。改革開放以來,受惠于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村里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村民在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向往著先進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在村里退休老干部張世澤老人的倡導下,于2006年2月17日成立起以支部委員李正高為會長7人組成的全民健身協會。從此,由協會副會長退休教師常喜連帶頭于2006年農歷2月17日組織起了以扭秧歌為主體的全民健身文化活動。至今15年來,每天堅持,從未間斷,參加的人數由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近百人。
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以來,為了真正做到堅持不懈,根據村民的居住情況把參加活動人員共編為5個小組并選配5名組長對參加活動人員逐日登記,逐月上報領頭人常喜連,以便年終總結評比表彰獎勵。此外支、村兩委大力支持村民們開展的健身活動,籌集資金1萬多元,為91位健身老年人縫制了統一的健身展演服裝。據常喜連老教師回憶,當時沒有擴音設備,她把自己家的錄音機拿去暫用,沒有彩綢、扇子,她帶頭捐款50元,從而帶動了本村的老干部共捐45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了豐富活動內容,從2007年以來,她先后請來了市老年體協柔力球教練樊秀花、縣老年體協教練侯明明、郝玉連,吃住在自己家里,歷時半月有余,教會了太極柔力球飛輪1—3套和規定套路1—5套。2014年又請來本縣打腰鼓教練問恩富,歷時半月教會了“十三式”打腰鼓節目。此外,通過自習自練學會了佳木斯、健身操、廣場舞、扇子舞等20多項技能。同時還讓本村退休教師李主國教會了太極功夫扇,凡遇慶典活動還要排練二人臺、三句半、大合唱等節目。2012、2013年分別在交城、柳林參加了呂梁市老年體協的柔力球比賽,并獲得優秀獎。
“我未參加活動時少精沒神,通過活動解除了我腰酸腿疼,現在我走起路來有精有神,一聽見音樂響起我心里高興。”這是村里已去世的劉香愛老人自編自唱的一首秧歌。至今15年來,李家坡底村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受到市、縣體協的多次表彰獎勵,多次被省市縣新聞媒體關注報道。去年11月,被山西省文旅廳列入為“群眾文化惠民工程”。
村里年上八旬高齡的退休老干部張世澤欣喜地介紹說:“村里15年堅持開展全民健身文化活動,既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體生活,又有利于村民身體健康素質的提高,展現了崇尚健身、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有效推動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現在已成為李家坡底人的共識。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計說:“村里堅持十五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由于內容豐富多彩,活動堅持不懈,給廣大村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健康、增強了體質,促進了村里的和諧、健康、快速發展。”
如今的李家坡底村,今非昔比。近年來,村里在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目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了人畜飲水水井和水塔的維修工程,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完成了安陽公路李家坡底村到魏家灣村近1公里的修建工程,解決了這兩個村的出行難問題。完成了村級組織陣地場所到村小學校的環線道路施工工程,硬化了村內濱河沿岸的道路和通往產業園區的道路,拆除了村內部分建筑物,修建了小矮墻,打造休閑游園,修建高標準戲臺,綠化安陽道路李家坡底村段和村內的荒山荒坡。黨建方面,完成了李家坡底村文化廣場和村級組織陣地周邊的美化硬化,使其成為村民健身活動和接受宣傳教育的窗口。積極實施扶貧孝心基金工程,全村65歲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子女均為父母繳納了孝心基金,并得到政府獎勵的孝心紅包。教育投入方面,新建的村小學二層教學樓的竣工投入使用,解決了周邊十幾個村小學生入學難、住宿難的問題。村幼兒園也有了新的場所。落實雨露計劃,保證貧困戶大學生都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去年高考,村里考出了10名大學生。惠民工程方面,修建了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服務。改建村衛生所,解決了村民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環境衛生整治,對安陽河道進行了清理,制定了村級環衛保潔制度,安排了環衛工人公益崗位,每天按時清理個戶垃圾,環境衛生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成立了臨縣富之源種養專業合作社,投資千萬元建成了香菇種植產業園區,完成村級30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
健身活動引領文明新風,產業園區壯大經濟實力。2018年,李家坡底村黨支部被評為呂梁市“五個好”村黨支部。時任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還專程來到李家坡底村調研,充分肯定了該村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健身活動凝心聚力、產業發展支撐鄉村振興的好經驗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