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香菇種植基地,采摘、搬運、入庫,村民都在忙碌著。
“不到7點我們就到基地采摘香菇啦。”村民吳春蘭說,香菇要趁早送到市場,方便經銷商趕上采購早市。
寨勇村位于舊州萬畝大壩,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引領經濟發展的作用,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的模式發展香菇種植,從最初的試種發展到現在的30多萬棒,“小香菇”一躍成為當地群眾就業創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寨勇村的香菇龍頭企業種植大棚50個,年產香菇25萬公斤,產值至少在20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村民就近就業5000多人次,務工收入50多萬元。
“基地目前日產量1000公斤至2000公斤,旺季時日均產量達4000公斤。”香菇種植基地負責人徐傳介紹說,“以采菇為例,按月結算,單個勞動力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
近年來,黃平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林業加工企業增多,生產菌棒木屑充足。為此,該縣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向“生態、綠色”發展。
“小香菇”成就大產業,掘開了群眾就業增收的“源頭活水”。“十四五”期間,黃平縣重點打造“舊州香菇小鎮”“浪洞蘑菇小鎮”,圍繞“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6000萬棒”的目標,推進食用菌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