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剛剛收獲,江蘇省淮陰區淮高鎮劉河村稻菇輪作合作社的社員們就忙著整地、起壟,把發酵好的基質鋪在壟上,把大球蓋菇菌種種下去。
“你看,壟上是稻草、廢菌渣、動物糞便發酵的基質,大球蓋菇的菌絲就藏身在這一層,上面蓋一層土,最后再覆蓋一層稻草,稻田大球蓋菇就種好了?!绷鲱^的劉河村村民夏洪衛負責蘑菇的日常管理?!胺N好以后搭上塑料大棚,控制好溫度、濕度,二十天后菌絲就能鉆出基質,長成菇蕾。”
“在淮陰師范學院的技術指導下,合作社去年試種了3.5畝大球蓋菇,很成功。今年我們擴大了種植規模,在村集體流轉的土地上種了130畝。”劉河村黨總支書記蔣紅軍介紹。在擴種之前,合作社已經和上海貿易中心達成了包銷協議,“我們打算趕在菌種冬眠之前出一批菇,與收購方的協議價是三十塊錢一斤,頭茬菇一畝地收五六百斤沒有問題?!笔Y紅軍說。
明年春節過后氣溫回升,大球蓋菇將繼續生長,一直可以采到來年五月底,采三到四茬。大球蓋菇罷園后,把壟推平,再栽種有機水稻。菌渣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是水稻最好的有機養料。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劑的有機稻米與大球蓋菇完全對上茬口?!敖斩捠谴笄蛏w菇基質的主要成分,稻菇輪作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秸稈及菌菇廢料還能作為有機肥再還田,解決了水稻生長的有機肥問題?!笔Y紅軍給記者算起了生態賬和經濟賬,“一年下來,一畝地的稻菇產值輕輕松松超過2萬元?!钡竟捷喿鞑粌H提高了畝均產出效益,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也讓劉河新村集中居住點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管理、養護、采菇,一個蘑菇棚子至少要5個勞動力。130畝地130個大棚,全村在家的勞力都有事情干。60塊錢一天,按天算賬,按月結賬?!毕暮樾l對工作很滿意,“住得好,有活干,我們算是趕上好時候了。”
在推進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過程中,劉河村堅持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展“槐香劉河”品牌,中草藥種植、稻菇輪作、槐花花蜜等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春賞一路槐花、嘗天然蜂蜜,秋看金絲皇菊、泡一杯清心,劉河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我們繼續拓展‘槐香劉河’品牌,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同時抓好社區治理和管理,把社區環境管護好,讓群眾安居樂業?!笔Y紅軍覺得劉河村的發展才剛剛走上快車道,要做的事情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