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爽,菌菇香里說豐年。沿著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園核心區一路西行,沿路聞菇香,舉目眺望,一幢幢廠區錯落有致,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菇香味。
這里,是帶動8000多人發展,日產菌棒10萬棒的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這里,是安龍縣加快打造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一個樣板之一;
這里,促使了栽培模式從傳統栽培模式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工廠化標準轉變。
走進菌棒生產車間,三條智能、自動標準化生產線在不停作業,公司員工忙碌而有序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稱心的活兒,叉車在來回穿梭……一個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的現代科技農業生產場面令人震撼。
“套袋、打孔、封蓋、檢棒……”一袋袋通過精準配料好的菌袋在現代化機器和員工的操作下被傳送帶緩緩輸送出來,然后又被叉車裝載后運送到下一個車間。
“公司已經摒棄傳統的裝袋模式,現在采用的是現代化智能的菌棒生產。整個菌袋上架前都要經過滅菌、冷卻、接種等嚴格的參數執行,確保菌棒的質量。”公司負責生產銷售的負責人王崇介紹,公司現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生產流程,在技術團隊、生產環節管控、菌種研發等方面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含量。
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集食用菌菌種研發培育、食用菌種植銷售、食用菌精深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食用菌行業先進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大型現代化農業企業。自主擁有各類食用菌核心高級研發人員30余人,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26項、授權實用新型6項、農作物新品種備案6項,并建成投用食用菌菌種研發樓、培訓中心樓、菌種生產車間、設備車間、產品加工儲存車間、菌種培育車間、保鮮車間、菌種實驗基地等生產配套設施。
“以前我們搞的是‘玩泥巴’的農活,現在才曉得什么是現代化的‘高科技’,到公司做工既賺到錢也學得了技術。”溫得琴是一名通過公司技術培訓后上崗的新型技術工人。她主要的工作崗位是“檢棒”,對生產出來的菌棒質量進行質檢把關。
該公司自落戶安龍縣以來,就推行“企業+村級合作社+農戶”“企業+集體+農戶”“企業+園區+小區”的模式,先后帶動產業菇農8000余人發展。今年,直接通過該公司菌種擴繁生產的菌棒數量達3500萬棒,基本供應黔西南州90%以上食用菌生產企業,同時輻射銷往云南、山西、廣西、重慶等食用菌優強產區。同時,銷售香菇菌棒200萬棒和木耳菌棒1000萬棒,產值達2600萬元,輻射種植木耳1500多畝,香菇500多畝。
公司良好的生產運營,帶動了當地就業的飆升,實現了穩崗就業。叉車師傅王富板的工作就是把生產好的菌棒“叉”到滅菌柜。今年年初,他來到公司專門從事叉車的工作,不僅學到了技術,一個月4500塊錢的酬勞讓他不再走南闖北。
在下一步發展中,該公司將以爭創國家級龍頭企業為目標,推動向集食用菌菌種研發、食用菌種植、精深加工、流通銷售、先進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業企業發展。同時,啟動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投產,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加工鮮品5000噸,產值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