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按照國家級標準規劃的食用菌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近年來,印江縣堅定不移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實施“2+N”產業規劃,將食用菌與生態茶作為縣域經濟大力發展的主導產業,全力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優化食用菌“一園三帶多點”產業布局,科學謀劃、加快推進木黃食用菌示范園區和東部食用菌產業帶建設,推動食用菌連點成線、集中連片發展壯大產業規模。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菇農”等組織方式,積極推進“梵天菌業+”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好龍頭企業在市場、品牌、科技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千戶萬菇”行動計劃和“菇農培育”工程,全縣食用菌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助力群眾實現致富夢。
2016年來,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按照國家級標準規劃建設園區。截至目前,公司投資已達3.5億元人民幣,在木黃鎮鳳儀村建成集智能化生產、智能化育菌、智能化數據控制、菌種研發、菌農培訓和產品展示等為一體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園區已被列為國家級高標準農旅一體化示范園區,擁有完善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菌棒加工廠房、貯藏冷庫等設施。目前,該園區年生產能力已達1000萬棒,與盤龍、燕子巖等村的數百畝食用菌基地,構成了木黃食用菌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的核心區,輻射到木盆等周邊臨近村食用菌場,食用菌產業發展日益壯大。
耳產品樣本四季木展示
作為省級龍頭企業的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踐行“龍頭企業+生態智慧農場+村集體經濟+農戶”四位一體的黑木耳產業發展之路,小菌棒成就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按照遠期戰略規劃定位,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將實施“三化一流”戰略,即布局全球化、技術國際化及產業平臺化的世界一流新型食用菌產業集團,以經濟價值為主線,從農業、餐飲、文旅、康養等產業入手,結合生產、研發、體驗、旅游、展示、科普等要素,建設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田園綜合體示范工程。
梵天菌業的產品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
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基地營銷運營中心總經理方澤民說:“為了突破技術難題,我們積極推動建立院士科研工作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圍繞‘降成本、抗風險、增產值’目標,開展菌種研發、產品精深加工、廢舊菌棒綜合利用等科研工作。又專門組織專業技能培訓,增加群眾致富技能。通過集中授課、現場會、院壩會、田間指導等培訓方式,把技術送到群眾手上,讓群眾把致富技能牢牢握在手上。”
隨著科技力量的注入,貴州省梵天菌業公司建設的鳳儀壩區已經打破傳統的黑木耳栽培的方式,推行露天地膜栽培、大棚地栽和吊袋栽培,不僅節約資源、提升品質,還提高效益。“以前一年種植一季,現在是一年四季種植,品種多了,種植方式也不一樣。下一步,貴州省梵天菌業公司將繼續踐行四位一體的黑木耳產業發展之路,著重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自然朵’‘領頭君’為特色知名品牌,助力貴州省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優質黑木耳的生產基地。”方澤民說。
梵天菌業有限公司基地營銷運營中心總經理方澤民(左)指導村民采摘玉木耳
走進集智能化生產大棚,附近的村民正穿梭于雪白的菌架間,將一朵朵新鮮玉木耳采摘裝筐,每小時10元的勞務收入,讓就近務工群眾非常滿足。“以前我在外面做水泥工,工作10多個小時,遇到下雨天就只能休息,上班地點也不固定。”王金民說,“現在在食用菌加工廠上班,每天只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3500-4000元,環境特別好,冬暖夏涼。而且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
木黃鎮充分利用貴州梵天菌業有限公司龍頭企業的優勢,組織貧困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園區就業、入園發展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參與利潤分紅,利益聯結貧困戶907戶3422人。通過龍頭企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集體經濟合作社交叉重疊利益聯結,能夠有效實現群眾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印江縣食用菌產業以“木黃食用菌高效農業園區”為核心,建設了東部、南部、北部產業帶。截至2020年,全縣先后引進16家企業,培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42家,發展食用菌專業村64個,種植規模達1.5億棒,產量10.8萬噸,產值8.7億元,成為貴州省發展食用菌重點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