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全面推動河南省食用菌產量質量同步提升


    【發布日期】:2021-03-30  【來源】:河南日報
           近幾年,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穩步發展,發展規模已經連續多年穩處全國首位,2019年出口額16.1億美元,占我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0%以上,其中西峽縣出口香菇14.9億美元,占全國香菇出口額30%以上,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位。但是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仍然較多,大而不強的局面一直難以改觀。
           在廣泛征求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經濟作物處、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有關專家的意見,聽取西峽縣、盧氏縣、靈寶市、許昌市建安區、新鄭市、原陽縣、泌陽縣、清豐縣、夏邑縣等食用菌主產區主管領導和重要企業負責人的建議,參考吸取國內食用菌生產先進省份的成功經驗后,具體分析了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根源,最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發展建議。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大特點
           品種集中度突出
          河南省食用菌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4%,居首位。香菇、平菇、雙孢蘑菇是河南省食用菌生產的三大主流品種。以2019年鮮菇產量為例,其中香菇達312萬噸,占比57.6%;平菇突破百萬噸關口,達115萬噸,占比21.2%;雙孢蘑菇達48萬噸,占比8.87%;三大品種總產量達475萬噸,占比87.8%。
          曾經是河南省主要食用菌品種的毛木耳近幾年發展規??焖傥s,從高峰時期的年產60萬噸降至20萬噸左右,黑木耳的產量不足15萬噸。以工廠化生產方式為主的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年產量均在20萬噸以下。
          產區和規模優勢突出
          河南省食用菌優勢產區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支柱。香菇種植以豫西、豫西南、豫南為主,南陽市、洛陽市、三門峽市、駐馬店市香菇產量占比達70%以上。雙孢蘑菇種植以商丘市、濮陽市為主。平菇在全省各地都有生產,但輝縣市、清豐縣種植規模較大。
        同時,河南省食用菌規?;a方式已經成為主流,單個生產單元年生產20萬袋以上的占整個產業的60%以上。除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等品種外,平菇、雙孢蘑菇、香菇菌棒工廠化在快速崛起。
          產業影響力突出
          近年來,我省食用菌從業人員穩步增加,西峽縣從業人員超20萬人,盧氏縣從業人員約13萬人,泌陽縣從業人員約10萬人。食用菌產業在西峽縣已經成為出口創匯和富民富縣產業,全縣建成香菇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140個、標準化基地187處,標準化生產率達98%以上。仍以西峽縣為例,2019年生產規模3億棒,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71家,香菇加工企業300多家,出口企業114家,綜合效益突破150億元,出口創匯14.9億美元,電商交易額達75.65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達34.25億元,3個香菇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30億元,上繳財政利稅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香菇產業。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存在四大問題
           人才隊伍不夠強大
          河南省食用菌科研力量薄弱,領軍人才稀缺。食用菌生產研究長期沒有納入我省重大科研計劃,尤其在食用菌育種、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基礎研究工作方面幾乎沒有經費支持。
        生產一線人員學歷不高,專業基礎知識薄弱。雖然近年來懂經營、會管理的返鄉從業人員在不斷增多,但高水平人才仍然不多,制約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品種菌種選育滯后
           當前河南省高產優質的食用菌種幾乎被外國壟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很少。我國大面積種植的香菇、金針菇和工廠化栽培的雙孢蘑菇菌種多為日本、美國進口,每年需向相關企業支付超額的品種使用費。香菇主產區仍然在使用20世紀90年代末選育的品種,品種更新換代速度緩慢。
          現代化進程緩慢
          當前我省食用菌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高新技術開發應用滯后,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水平低,缺乏輕簡化機械設備。同時,我省食用菌加工率不足6%,深加工產品極少,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低下。
        燃煤改造任務艱巨
        據測算,河南省食用菌行業每年生產用煤的總量約為140萬噸,有大小燃煤鍋爐26.5萬臺。如果將其全部改造為現代化生產方式,約需建香菇菌棒(含烘干)廠88個,總投資158億元,占地7480畝。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建議
        加強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在現有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的基礎上,盡快增加育種、菌種維護、產品加工、機械裝備、功能性物質提取、智能化控制等崗位,增加試驗站數量,形成一支涵蓋產業重要環節的研究團隊。同時,按照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的要求,設立育種專項,開展智能化、工廠化、標準化栽培和加工技術以及設備的研發,解決品種依賴進口、產業化程度低的問題。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
        河南省食用菌野生資源豐富,應在豫西南大別山、桐柏山、秦嶺、伏牛山系等食用菌野生聚集地,建立珍稀野生菌物資源保育區。建立省級食用菌種質資源中心,擴建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建設省級食用菌種質資源與菌種質量鑒定評價中心。
        啟動十大重點工程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是圍繞新品種選育、菌種生產、菌棒菌袋工業化生產、栽培新基質開發、標準化園區建設、產品加工、出口創匯基地等方面,啟動十大重點工程——
        ●良種繁育工程
        通過建立產學研結合的良種繁育機制,初步培育集品種改良、菌種繁育、示范和品種配套技術于一體的科技型菌種生產經營企業和基地,補齊河南省食用菌菌種繁育滯后的短板。
        ●菌棒、菌袋、菌料專業化生產工程
        在優勢產區培育不同菇種的菌棒、菌袋、菌料專業化生產企業,在全省逐步推廣“工廠菌棒、菌袋、菌料專業化生產+專業戶分散出菇”的產業組織模式。
        ●標準園區建設示范工程
        通過重點扶持園區設施建設,在全省逐步形成一批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標準園區,同時充分挖掘食用菌產業的非傳統功能,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的亮點和樣板。
        ●高產高效栽培示范推廣工程
        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企業技術人員、農民科技帶頭戶的技術培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傳播與普及。建立科研推廣部門協同、省市縣有關部門聯動的組織實施方式,共同推進食用菌高效栽培示范推廣工程的實施。
        ●工廠化生產轉型升級工程
        以規模化、工廠化生產企業為主體,通過改良品種、改良菌種生產方式、改進發菌與出菇技術,促進生產技術逐步升級。
        ●栽培基質創新研發工程
        研究開發適于不同食用菌種類、不同栽培季節、不同種植地區的新型基質3~5種,確定其高產優質配方和復配比例,有效拓寬生產原料來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
        ●菌渣及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
        積極引導和扶持生產企業或基地,加強菌渣作為食用菌再生產原料、飼料、肥料和燃料等的綜合利用,實現食用菌產業與養殖業等相關行業的有機結合,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延長農業廢棄物利用的循環鏈條,促進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食用菌 規?;?/a>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梁平县| 和龙市| 嘉禾县| 驻马店市| 腾冲县| 汝阳县| 南川市| 清远市| 汝州市| 娄烦县| 镇安县| 遂平县| 湟源县| 武汉市| 深水埗区| 玉林市| 大港区| 潼南县| 肃南| 建宁县| 沙坪坝区| 涞水县| 界首市| 阳新县| 南溪县| 宣威市| 塔城市| 高平市| 通化市| 泰兴市| 永和县| 南投县| 格尔木市| 新疆| 石台县| 东丰县| 中卫市| 教育| 淳化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