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農作物秸稈轉化。開展赤松茸、平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產業現狀調研。3月8日,調研組一行先后深入到譙城區益康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亳州譙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融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生產基地實地調查食用菌生產情況。在羊肚菌栽培基地里,一排排大棚有序排列,大棚內,一簇簇羊肚菌長勢喜人,鮮靈可愛。“還有20天就要進入集中采收期,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完善冷庫和烘干房設施,管理好的話,羊肚菌畝產能達到1000斤以上,畝產收益達到4至5萬元”,基地負責人陳燕高興地說。今年,亳州市幾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首次引進珍稀高檔羊肚菌栽培,試種面積達800畝,第一批已少量上市,鮮菌價格達到50元一市斤,效益可觀。在亳州譙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下赤松茸生產基地,企業負責人正在組織工人有序分批采收新鮮的赤松茸,并進行分揀初加工和預冷。他介紹道:“赤松茸是世界上珍貴的天然藥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第一茬赤松茸已采摘上市銷售,市場每市斤賣到30到35元一市斤,林下栽培土地利用率高,原料來源方便,基本上都是本地小麥秸稈、玉米芯等”。
據統計,全市食用菌食用菌產量3108.08噸,產值2892萬元。栽培主要品種有平菇、雙孢蘑菇、香菇、木耳,赤松茸、羊肚菌等。現有規模食用菌種植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36家,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食用菌栽培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爭資源。與季節性很強、看天吃飯的傳統種菇模式相比,現有的種植模式突破了季節性限制,為規模化生產優質食用菌創造了條件,長成的品質和口感更佳。同時,食用菌栽培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開辟了有效途徑,是一項綠色循環高效農業產業,種植食用菌不僅讓其增收致富,還吸引了周邊群眾參與,實現雙贏。
目前,亳州市正在編制“十四五”蔬果產業發展規劃,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前景廣闊,下一步亳州市將著力在產業規模、品種引進、綠色循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