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春二月,萬物復蘇。2月21日,在隨縣草店鎮金鑼山村大海菌業公司羊肚菌種植基地里,記者看到一株株羊肚菌破土而出,長勢甚是喜人。羊肚菌上棕下白、神似羊肚,鮮嫩肥厚,香味獨特。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其經濟價值較高,同時兼具營養和藥用價值,近年來被人們廣為追捧。然而由于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產量較低,經濟價值很高,市場上往往“一菇難求”。
羊肚菌種植是在每年11月份進行,來年的二三月采摘,人工栽種的羊肚菌種植周期短、效益高、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眼下正是羊肚菌豐收時節,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在大棚里忙著采收成熟的羊肚菌,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下雨天有保護膜,冬天有保溫膜。”羊肚菌基地負責人劉輝說,“羊肚菌喜濕,所以我們采用大棚種植的方式。同時采用‘食用菌+水稻'的輪作模式,通過六年實驗種植,我們的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僅確保了羊肚菌的產量,還節約了有限的土地資源。”
“今年,我們的羊肚菌將迎來豐收。”劉輝拿著一株剛采摘的羊肚菌,對記者說,“新鮮羊肚菌,足有成年人半只手掌大小。烘干后尺寸縮小一半,但香味更加濃郁,保存及銷售的周期也延長了。目前已規模種植羊肚菌100畝,畝產量預計在500斤左右,畝產值預計3萬元左右。”
該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吸納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每年每戶可增收4000余元,撐起了群眾的“致富傘”。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草店鎮抓住羊肚菌播種、收獲的好時節,先后兩次組織全鎮村支部書記、鎮直干部,到大海菌業公司羊肚菌種植基地參觀學習。該鎮黨委領導說:“下一步,我們將在全鎮繼續推廣羊肚菌種植技術,鼓勵更多村民種植羊肚菌。大力發展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引領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