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新春,延壽縣六團鎮的村屯里喜慶氣氛漸濃,鄉親們熱盼的菌包廠建成投產了。這個年產菌包500萬袋的大型菌包廠,給鄉親帶來致富新希望,更在新春佳節里給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2月5日,六團鎮菌包廠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半自動化生產線上忙碌著:拌料裝袋、封鍋滅菌、接菌養菌………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每一個生產環節都井然有序。
“我家就住在六團村,前期我們接受了培訓,菌包廠一投產,我們就上崗了。”裝袋工李艷說,在家門口打工的感覺真好。和她一樣,50余名鄉親從農民“變身”成產業工人,走上了菌包廠的生產線。
提供新崗位,引進新技術。隔著玻璃能看到,接菌室內,工人們正將軟管末端的接種針刺入菌包的封口,這是在進行液體菌種的接種工作。“我們從大興安嶺引進液體接菌新工藝,優點是菌種在接入固體培養基后,萌發速度很快,雜菌幾乎沒有侵染機會。”菌包廠技術總監荊朋春告訴記者,液體接種還具有效率高、易分散、萌發菌點多等特點,可以使產品的品質和效益大大提高。
新技術托起新品牌。依托新建的菌包廠,六團鎮還打造了食用菌生產基地,菌包不僅可供應千萬戶菌農栽培致富,還直供基地提供培育。六團鎮注冊了“六團百春”食用菌品牌,很快,冰城市民就可以在超市買到產自延壽縣的優質蘑菇和黑木耳。
“在六團鎮的產業圖譜上,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是重要一環。”六團鎮黨委書記孫繼成對未來發展寄予厚望。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但傳統食用菌種植農戶分散生產,存在人工成本高、技術含量低、土地資源浪費等弊端。菌包廠和食用菌生產基地的投產,可以解決弊端,拉動產業提檔升級。
“依托食用菌生產基地,我們計劃以‘基地+企業+農戶’的模式,打造多個食用菌種植小區,加快轉變種植結構的步伐,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式做強新型食用菌產業。”接受采訪中,孫繼成信心滿滿,描繪鄉鎮食用菌基地未來發展計劃。正如他說的,一朵朵小小的食用菌,如同一把把“致富傘”,將撐起藏富于民和鄉村振興的產業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