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在漢中召開的全省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我省食用菌總產量125.06萬噸(鮮品),總產值96.07億元,居全國27個食用菌生產省市的第13位。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脫貧攻堅、菌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省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實施“3+X”工程,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食用菌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形成陜南以干菇為主,關中以鮮食菌為主,渭北(陜北)干鮮結合的三大產區。
據了解,到2022年,我省食用菌總產量將達140萬噸,一產產值110億元,新增菌包加工能力6億袋,新增產品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將達160萬噸,一產產值125億元,新增菌包加工能力10億袋,新增產品加工能力10萬噸。
漢中市積極發展以香菇、木耳為主的袋料食用菌,積極探索擴大羊肚菌、赤松茸、金木耳、猴頭菇等高附加值食用菌生產規模。發展袋料食用菌2.2億袋,羊肚菌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先后引進浙江惠康、河南百菌園等一批食用菌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培育龍頭企業29家、專業合作社302家、家庭農場186家。
該市培育一級菌種廠7家,建設食用菌示范縣2個、示范鎮5個、專業村128個。寧強縣生產規模5000萬袋,留壩縣人均香菇生產規模650袋以上,勉縣日產5噸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基地投產達效,寧強縣的秦川大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巧姑媽”香菇醬出口量逐年增長。“留壩香菇”“留壩黑木耳”“鎮巴香菇”“鎮巴黑木耳”獲得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認證。創新推廣“三統一分(統一制袋接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回購、農戶分戶種植)”“托管代養”等模式助力脫貧攻堅,把貧困群眾牢牢嵌入食用菌產業鏈條,帶動596個貧困村6.1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菌農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漢中將積極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把食用菌基地做大、品質做優、產品做精、企業做強、品牌做亮,大力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推進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漢中市副市長周景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