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體殘疾,出不了門,家里一年用的零用錢,就靠在附近的羊肚菌基地掙。好多人都說我們把羊肚菌基地當成了取款機。”11月22日,在黔江區水田鄉水田社區境內的羊肚菌基地,正在基地鋪地膜的鄭書生笑著說。
當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氣溫陡然下降很多,但在基地干活的30余名村民,有說有笑,仍然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羊肚菌基地,從11月中旬開始下種,估計要這個月才得結束。”基地管理人員說,這段時間,基地每天差不多40人上工,我們也是搶時間、搶季節把菌種播完、蓋好地膜后,在等天氣晴朗時,開始整理基地上的遮陽棚。
據了解,位于水田社區3組的羊肚菌基地建成于2016年,面積達20公傾。羊肚菌產業的入駐,不僅成為水田社區的特色農業品牌,還成為社區居民的扶貧就業基地,每年解決附近村民40人就近就業。
“羊肚菌基地沒有重體力活,都是手頭上的活路,這些做活路的都是附近的中老年男女。”在基地務工的鄭清香說,她自土地流轉后,每年都在基地務工,平常家里的零用錢都是在基地上找來的。更為方便的是,如果家里沒米了,或者是要送一般的人情,不需要從家里另外拿錢,“到基地打幾天工,什么都解決了,確實像在取款機取款那樣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