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水城縣楊梅鄉慕尼克村一棵棵紅豆杉挺拔蒼翠。林下,一蓬蓬松針落葉覆蓋的泥土里,菌稈白色、傘面赤紅褐色的赤松茸成群探出頭來,散發著淡淡的蘑菇清香,村民們忙著采摘、分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種林下套種赤松茸,又叫大球蓋菇,口感極佳、營養豐富,是近幾年國內剛剛興起的食用菌新秀。”水城縣定點督戰隊第六小分隊隊長趙云拿著一朵又肥又大的赤松茸介紹說。
赤松茸是一種草腐菌,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香味濃郁,唇齒留香,兼具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被老百姓稱為“素中之葷”, 目前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
地處大山深處的慕尼克村,紅豆杉資源豐富,近年來,慕尼克村定點幫扶單位貴州鐵投集團和當地合作社牽頭組織示范,以“公司+民營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慕尼克村平均樹齡12年的百畝紅豆杉林下種植20畝赤松茸示范基地,為當地農民增收就業開辟了新的途徑。
趙云介紹,慕尼克村高海拔的地理環境和冷涼的氣候優勢十分適宜赤松茸生長,不同于大棚、露天等種植方式,在密集紅豆杉林下種植赤松茸,品質得以充分保證。
“從發展初期,我們就邀請貴州省農科院的專家學者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嚴格技術標準、科學組織實施,為赤松茸健康生長提供軟硬件設施。”趙云說,基地精準對接冷庫保鮮、包裝工藝、物流運輸等關鍵環節,確保赤松茸產銷兩旺。
從“田間”到“舌尖”,小小赤松茸,綠色扶貧新路徑,助農致富“新引擎”,慕尼克村充分發揮紅豆杉林地資源閑置、空氣濕潤、溫度適宜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林下赤松茸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