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貴州生態食用菌宣傳片開始在央視多個頻道高頻次播出,一時間,以黔西南食用菌為代表的貴州菌菇“美名天下揚”。
從北京到上海,從成都到廣州……全國各大城市的餐桌上,以黔地食用菌為原材的多種菜式逐漸得到了眾多食客青睞。
這是近年黔西南食用菌產業裂變式發展的結果,更是當地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結果。
黔西南州位于貴州西南,地處滇、桂、黔三省結合部,域內山川密布、河流縱橫,是貴州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型代表。多年來,受制于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該州經濟發展在全省排名靠后,成為了全省最貧困的地區?!?/div>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黔西南州結合自身情況,確立了發展特色產業以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問題的“脫貧戰法”,大力推進以食用菌產業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我們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初心是為了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問題。因此,能否通過食用菌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增收機會成為考量食用菌產業發展成效的關鍵因素。”黔西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龍縣委書記錢正浩坦言,“就安龍的實踐而言,我們認為把食用菌作為產業扶貧的一個有效路徑、重要路徑是可行的。”錢正浩表示,安龍87075名貧困人口中有5.8萬人與食用菌產業產生了經濟聯系,他們通過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增加了收入,擺脫了貧困。這說明食用菌產業是一個勞動力吸附能力很強的產業。就此而言,食用菌與產業扶貧間的有效邏輯關系已經形成。
如何才能既把食用菌產業做強做大,又能確保更多貧困群眾能從中獲益?
“要確保群眾的利益,首先要把產業發展好,把盤子做大。就這點而言,市場是關鍵因素,只有以最好的價錢把香菇賣出去,大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才能調動大家積極性,日子才能好起來。”在安龍縣篤山鎮云上村的致富能人蘇正栩看來,有了好的銷售渠道,再配合自家的菌棒加工廠,就能讓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
“種了2個大棚,由于在技術方面有些欠缺,一年下來只賺了7、8萬塊錢。”大棚里菌棒密布,菊長全一邊采摘菌菇,一邊聊起了自己的生活變化。
“以前窮,孩子上下學都不方便,家里生活條件也不好。”家住安龍縣灑雨鎮隴松村的菊長全2018年元月開始到安龍食用菌產業園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短短兩年他的生活就有了“大變化”。
“現在我自己就買了一輛面包車,既方便大棚管理,也能接送孩子,日子越來越好了。”菊長全滿面笑容地說
近年來,安龍縣一直在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一包三保”發展方式,即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和對食用菌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分別形成“就業包”和“政策包”,政府匹配“政策包”,從土地流轉、流動資金等要素保障支持企業發展,企業認領“就業包”,率先在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三保”(即:保培訓,由企業負責技術培訓,確保更多群眾直接入棚開展種植;保就業,對包保的群眾按照“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的標準,由企業開發各類就業崗位;保收入,企業對所包保的貧困戶,保證直接入棚種植群眾產業發展收入、勞務就業群眾務工收入、易地搬遷群眾保底分紅收入)。“一包三保”,既確保了政府對相關企業的政策支持,又實現了企業發展紅利反哺地區經濟,為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提供了就業支持和產業支撐,讓食用菌產業真正發揮了助推脫貧攻堅重要作用。
在總結安龍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黔西南州通過積極引導和幫助域內各地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引領食用菌產業發展,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同時,該州還通過土地流轉、示范帶動、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等措施,遵循“品種調優、產業調特、規模調大”的原則,因地制宜種植平菇、羊肚菌、香菇等優勢食用菌品種,推動食用菌產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為解決貧困群眾的就業增問題提供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2019年,黔西南州完成食用菌種植面積5.01億棒(萬畝),產量22.19萬噸,產值27.46億元,共帶動1.2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全州食用菌種植、銷售、加工排在全省前列。
此外,依托氣候和生態資源優勢,黔西南州還在域內多個新市民社區附近打造了林下食用菌產業核心區,以滿足新市民就業創業需求。
安龍縣通過“政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農戶”(政府合理規劃種植區并完善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院所提供技術保障和人才支持;龍頭企業供應菌棒并負責林下食用菌種植全過程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戶購買菌棒入林種植,公司根據市場行情,按質定價,對產品進行保價回收)的方式規劃發展了林下食用菌4100畝,“讓搬遷入城的群眾又多了一條增收致富路子”。
數據顯示,今年來截至9月,黔西南州已完成林下菌藥種植10.01萬畝,有經營主體74家,累計用工量達38.21萬人次。
以食用菌產業發展為主線,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強化市場主體培育,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育種育苗、品牌打造、科技研發、市場開拓等全產業鏈發展,黔西南走出了一條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濟,從單一生產向產業匯聚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這幾年黔西南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很好,這讓大家看到了機會。”黑龍江順德峰興盛永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連擁澤介紹,黔西南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生機勃勃,“很多企業都已決定在黔西南扎根發展。”
“從目前來看,由于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黔西南對于相關的人才、技術和設備都有著較大需求,而且政府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很全面。”連擁澤坦承,到貴州去,到黔西南去,已然成了很多食用菌企業的優先選項,“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和生態優勢、更多的政策優惠和市場需求,這些特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食用菌企業向貴州、向黔西南聚集。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