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現場
10月11日,由中國菌物學會、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食用菌專業委員會、易菇網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宜昌·遠安)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在宜昌遠安縣舉行。本次大會以“歷史新機遇 產業再升級”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湖南、浙江、江蘇、山東、吉林、遼寧、黑龍江、陜西、河北、山西、河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重慶等二十余個省市地區的400余名專家、學者、食用菌從業者前來參會。


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李玉教授,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良棟研究員,上海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譚琦研究員,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食用菌專業委員會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肖長惜副廳長,宜昌市政協副主席、中共遠安縣委張立新書記,宜昌市農業農村局周京局長,宜昌市科學技術協會饒玉梅主席,宜昌市農業科學院胡光燦院長,遠安縣人民政府湯明縣長,易菇網張升明總裁,宜昌市科技局袁必奎調研員出席了開幕式并就坐主席臺。

張立新致辭
中共遠安縣委書記張立新首先發表致辭,他介紹,遠安香菇栽培歷史悠久,清朝年間,遠安香菇被稱為“安菇”,遠銷南洋一帶。上世紀80年代以來,遠安香菇在種植技術、香菇品質、產業質效上全面提升。傳承香菇文化,續寫“安菇”新篇,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把食用菌產業的基礎做好、平臺做大、品牌做響,堅定不移將香菇打造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引領產業、區域競爭的優勢品牌、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肖長惜致辭
隨后,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長惜發表講話,他談到,湖北省食用菌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遠安、隨州、房縣等地的香菇和黑木耳是全省重要的出口農產品。2019年,全省食用菌干鮮產量41萬噸,產值105億元,處于全國第一方陣。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湖北省食用菌出口逆勢上揚,在全省農產品出口中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郭良棟致辭
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發表了致辭,他談及,食用菌產業是綠色、生態的循環產業,是許多地方政府實行精準扶貧、調整產業結構的首選產業,是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讓更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jpg)
饒玉梅講話
最后,宜昌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饒玉梅在作了《三峽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科技融合“樣板間”發展報告》。


中國菌物學會科普工作基地授牌儀式(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向遠安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彭立明授牌)

三峽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創新聯盟授牌儀式(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邊銀丙向宜昌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饒玉梅授牌)

三峽地區食用菌產業創新聯盟單位授牌儀式

大會榮譽單位授牌

武漢市農業科學與鹽城愛菲爾菌菇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簽;宜昌銀罡桑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諸城市良工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開幕式上,還進行了中國菌物學會科普工作基地、三峽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創新聯盟、三峽地區食用菌產業創新聯盟單位授牌儀式,大會榮譽授牌以及企業簽約儀式。

李玉院士作報告

開幕式最后,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

中國(宜昌·遠安)食用菌產業博覽會
開幕式結束后,參會代表還前往中國(宜昌·遠安)食用菌產業博覽會現場巡展,現場熱鬧非凡。

特邀專家報告
11日上午還進行了特邀專家報告,中國菌物學會郭良棟理事長介紹了學會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譚琦研究員做了“全國食用菌發展趨勢及香菇栽培模式的轉型升級”的報告;華中農業大學楊萬能教授進行了“作物表型組技術及其在食用菌產業中的應用前景分析”的報告。
湖北省遠安縣是傳統食用菌種植大縣,香菇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已形成從菌種選育、基地種植、干鮮菇收購、產品加工出口等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現有一批規模化菌種生產企業、香菇工廠化企業、香菇種植基地、香菇醬及調味品深加工企業,建設有香菇文化村、食用菌博物館。先后被授予“全國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中國香菇之鄉”、“中國春栽香菇之鄉”、“湖北省優勢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是全國首批“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
除特邀報告外,本次大會還進行了香菇產業發展交流會暨宜昌·遠安香菇生產技術培訓會,珍稀食用菌產業技術交流會暨三峽地區特色農業發展論壇,中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暨食用菌企業家圓桌論壇,中國菌物學會香菇產業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理事會議,大球蓋菇產業專題交流會暨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產業分會籌備會議,湖北省食用菌協會 2020 年第一次理事會及年會,《遠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專家評審會以及中國(宜昌·遠安)食用菌產業博覽會和企業、基地參觀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