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生產之路更加高效——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實施成效
小麥秸稈加上牛糞或雞糞,再配以水、石灰等輔料,經過二次發酵過程,就變成了栽培平菇、雙孢蘑菇的優質原料。每平方米80公斤培養料,就可以生產出10-15公斤的新鮮的平菇、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條件下產量可達20-25公斤。目前,這項小麥秸稈與畜禽糞便優化配合成為培育蘑菇的優質原料技術在我省得以推廣運用,“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生產方式推動我省平菇、雙孢蘑菇產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展示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的實施效果,促進“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高效生產新技術的傳播與交流,推動河南省平菇、雙孢蘑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不斷進步,8月10日-12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河南省食用菌協會主辦,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和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聯合承辦在新鄭市召開了“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高效生產新技術觀摩培訓會。
2017年平菇、雙孢菇工廠化技術在新鄭市實現落地。至此,平菇、雙孢菇產品開始進入高質量時代。平菇、雙孢菇鮮菇周年不間斷供應市場的目標正式實現。推廣平菇、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的現代模式是:集中供料、農民專業化周年栽培,該模式實現了傳統特色農業的延伸和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通過新鄭市現場觀摩會得到了強化。
近幾年來,我省通過四優四化食用菌專項的實施,引導、培育蘑菇企業擴規模、強產能等,按照“基地化、工廠化、品牌化、科技化”的發展戰略,科技引領和示范推動,“秸稈-菇-有機肥”綠色循環生產之路更加高效。同時,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等形式,走出一條精品化、規?;?、產業化的路子,實現蘑菇循環產業集群,推動食用菌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從2018年開始,就針對平菇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技術集成研究和創新技術成果示范。2019年召開了2次現場會,8次培訓會,多次接待國內外領導、專家、同行與生物愛好者參觀,舉辦學生教育、市民休閑采摘活動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省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利用小麥秸稈栽培平菇、雙孢蘑菇的原料潛力非常大。河南省“四優四化”食用菌專項首席專家康源春告訴記者,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級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有機肥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類農業廢棄物資源包括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越來越重視。菌渣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處理不好,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污染環境。菌渣用途很多,可以用作再次種菇的原料、用于育苗基質、用于飼料、制作發酵床、生產沼氣和有機燃料、生物活性物質提取等等,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制作有機肥。有機肥的首要條件是有機質含量高于40%,對于食用菌菌渣來說,大部分遠高于這一指標。菌渣有機肥作為一種化學肥料替代品,是極具潛力的生物肥料。通過自然堆制發酵和發酵隧道發酵,可以生產出質量可靠的菌渣有機肥。
據河南省食用菌協會副秘書長張思禮介紹,平菇、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集高度的專業化、高效化、智能化、節能化、清潔化于一體,具有環境調控能力強、產品質量高、安全性能穩定,適應高強度作業、效率高等優點,是平菇、雙孢蘑菇產業發展的方向。企業的規?;l展,不僅拉動了地方經濟,更符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并且帶動地方群眾的就業。“秸稈-菇-有機肥-糧”綠色循環生產方式必將推動我省平菇、雙孢蘑菇產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河特約攝影師王四典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