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數字化的控溫、控濕生產車間,完全替代人工的金針菇去根機械臂,從一個車間到另一個車間的全程履帶傳送器,能夠實時顯示金針菇銷售情況的大數據系統……7月14日,當記者來到位于鄒城市大束鎮的山東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眼前的一切讓人很難將其和傳統農業企業聯系在一起。植入了“智能大腦”的友泓生物,不僅和兄弟企業一舉搶占了超過10%的全國金針菇市場份額,更和另外6家食用菌企業一起,為冉冉升起的蘑菇小鎮打下了濃重的產業底色。
鄉村振興,產業是核心引領。與一些缺少產業基礎、現明確方向現招商引資的鄉村振興項目不同,站在蘑菇小鎮整體規劃背后的,是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之一的鄒城市。按照集群發展、拓展外延的“三產融合”振興思路,鄒城先把6家規模大、生產技術成熟、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在強化產業鏈的同時,連通產業鏈上游的菌棒、培養基生產,招引下游的產品加工項目,用更加健全強壯的鏈條,為食用菌的研發和特色文旅融合掃清了障礙。
為推動食用菌產業進一步提檔升級,2018年,鄒城市啟動建設了面積3.5平方公里、總投資50億元的“蘑菇小鎮”項目,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金針菇全國市場占有率1/5以上,成為國內一流的食用菌產業研發高地,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全產業鏈食用菌產業集群,產值1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6000人,2萬人在蘑菇小鎮生產生活,成為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助推鄒城成為“全國食用菌第一縣”。
“全國食用菌第一縣”美好愿景的實現離不開穩固的產業根基,更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創新驅動作支撐。
在剛建成不久的蘑菇科創園里看到,在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空間里,融合了蘑菇展覽館、食用菌研究院和京東數據平臺三個區域,形成了“政產學研金服用”協調一體的創新創業共同體。未來,食用菌研究院將主動對接全國、全球食用菌產業知名院所,培育優良菌菇品種,應用推廣技術成果,為食用菌產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而京東云全國食用菌大數據平臺則將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食用菌全產業鏈購銷數據展示平臺,打造以線下實體為主,線上電商輔助創新的食用菌銷售新模式。
行走在今天的蘑菇小鎮,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或許不是體量龐大的生產企業,而是五步一景、十步一園的精致公園景觀。隨處可見的巨型菌菇雕塑不僅把整個區域裝點的“菇”味十足,項目方還推出了一系列需要手腦并用的食用菌體驗研學課程,用不了多久,孩子們就可以跟著老師、家長到蘑菇小鎮作一把小小“菇農”,親手種植各種各樣的菌菇,而優質的生態,也將依托多元化的市場化手段,加速推動文化旅游、餐飲娛樂等三產元素融合。
“除了大型的生產企業,蘑菇小鎮還促使一些原本缺少特色的鄉村進入這一行業,比如釣魚臺村,村民們種植的雞樅菌一年就能給村里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大束鎮黨委書記田野表示,農民增收、村莊致富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意,小菌菇正撐開“三生一體”的振興“傘”,在進一步鞏固鄒城蘑菇產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的前提下,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