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第一次評選,旨在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創新爭先。本次評選,由430余位各學科領域德學雙馨、成就突出的杰出代表以及科技管理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擔任評審委員,全國148個渠道推薦了1344名科技工作者和240個科研團隊進入評審。此次共有10個團隊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28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258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李玉院士是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于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重點突破“一區一館五庫”菌物資源保育、食用菌種質資源精準評價、高效育種等重大技術瓶頸,創建全球首個集食藥用、毒、野生為一體種質資源全基因數據庫;選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廣適性品種45個;集成創新出兩棚制花菇生產、米菇間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項生產工藝,全日光間歇迷霧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12項原始創新關鍵技術。2012年以來,用科研成果投身全國脫貧攻堅事業,每年累計260余天率隊躬耕在河北阜平、陜西柞水、安徽金寨、吉林洮南、云南會澤等國家深度貧困縣,帶領農民精準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舉辦科技講座80余場,建立食用菌技術示范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推廣30億菌袋(包),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為決勝脫貧攻堅作出重大貢獻。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用“小木耳大產業”點贊了李玉院士的科技扶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