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食用菌扶貧主導產業,安龍縣搶抓全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林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全力推進林下黑木耳、香菇種植。
5月19日,記者走進安龍縣春潭街道西河社區的千畝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現場看到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之中,林下黑木耳、香菇種植將為周邊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搭建一個增收的新平臺。
“用一個整繩,咱們固定打一個結,25公分打一個結,這樣拉開以后就很明顯的看到要省工的,不用說定一個樁,我再去量下一個樁,這樣咱就很省工了......”
在西河社區下龍井組,蔥郁的果樹展現著一派喜人的綠意,枝頭掛滿了累累碩果。林間,數百名工人正忙著拉線、覆膜、刺孔、上棒等工作。來自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員則正在給大家作面對面的指導,確保黑木耳種植的技術規范。
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王桂君介紹:“林下種植項目立項到場地的規劃,都由公司來出面幫他們解決技術困難,種植技術上,從木耳下地,菌棒到場,技術人員都會在這個基地里,負責全面的生產技術,包括上棒、刺孔、澆水這一系列的工作都由公司負責完成”。
據了解,該基地規劃種植林下食用菌達1200畝,依托縣內實力企業提升優質菌種和技術保障,根據林地的地理環境困地制宜種植黑木耳和香菇等不同食用菌品種。
“現在林下種植主要分為幾個點,現在布局黑木耳,因地制宜,像30度以下的小山坡,會種植一些香菇,包括平菇,還有玉皇等品種去作為實踐。”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王崇在基地介紹林下種植是實際情況,還給當地老百姓提供國內最優質的種源,對老百姓進行統一的管理跟培訓。
基地地處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雙龍小鎮和蘑菇小鎮之間,通過前期的宣傳發動和一系列的優惠措施,目前,隨著基地進入上棒環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直接參與種植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已達100多戶,每天在基地務工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達300多人。
“我自己分了4畝,,這些土地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一畝種植5000棒左右,等我們種成收成以后,大概是兩塊錢一棒,收成成賣了后才把成本錢扣回去。”雙龍小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項興紅說。
對于雙龍小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潘志云說到:“我只是投資這個生活和勞力,其他技術都有專人指導,各方面都有專人來指導,黑木耳按我的想法是做得!”
與此同時,基地還成為了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在這里,學生通過實地參與、現場體驗的方式,學習到了相關的種植技術,增強了他們的創業就業本領。
在種植基地現場,中職學生也參與到林下食用菌種植當中,“目前主要是黑木耳種植技術,還有管理方法,我把技術學好以后,我準備帶一些同學,準備創業,自己承包一片土地發展”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劉天桂說。
據了解,安龍縣森林覆蓋率達60%,林地資源豐富,且年平均氣溫在15.3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非常適合野外食用菌生長。
今年,安龍縣計劃發展林下食用菌1.5萬畝,目前,菌棒種植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將通過林下食用菌種植,進一步做大做強安龍的食用菌扶貧主導產業,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5月19日,記者走進安龍縣春潭街道西河社區的千畝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現場看到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之中,林下黑木耳、香菇種植將為周邊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搭建一個增收的新平臺。
“用一個整繩,咱們固定打一個結,25公分打一個結,這樣拉開以后就很明顯的看到要省工的,不用說定一個樁,我再去量下一個樁,這樣咱就很省工了......”
在西河社區下龍井組,蔥郁的果樹展現著一派喜人的綠意,枝頭掛滿了累累碩果。林間,數百名工人正忙著拉線、覆膜、刺孔、上棒等工作。來自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員則正在給大家作面對面的指導,確保黑木耳種植的技術規范。
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王桂君介紹:“林下種植項目立項到場地的規劃,都由公司來出面幫他們解決技術困難,種植技術上,從木耳下地,菌棒到場,技術人員都會在這個基地里,負責全面的生產技術,包括上棒、刺孔、澆水這一系列的工作都由公司負責完成”。
據了解,該基地規劃種植林下食用菌達1200畝,依托縣內實力企業提升優質菌種和技術保障,根據林地的地理環境困地制宜種植黑木耳和香菇等不同食用菌品種。
“現在林下種植主要分為幾個點,現在布局黑木耳,因地制宜,像30度以下的小山坡,會種植一些香菇,包括平菇,還有玉皇等品種去作為實踐。”貴州福順三友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王崇在基地介紹林下種植是實際情況,還給當地老百姓提供國內最優質的種源,對老百姓進行統一的管理跟培訓。
基地地處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雙龍小鎮和蘑菇小鎮之間,通過前期的宣傳發動和一系列的優惠措施,目前,隨著基地進入上棒環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直接參與種植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已達100多戶,每天在基地務工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達300多人。
“我自己分了4畝,,這些土地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一畝種植5000棒左右,等我們種成收成以后,大概是兩塊錢一棒,收成成賣了后才把成本錢扣回去。”雙龍小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項興紅說。
對于雙龍小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潘志云說到:“我只是投資這個生活和勞力,其他技術都有專人指導,各方面都有專人來指導,黑木耳按我的想法是做得!”
與此同時,基地還成為了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在這里,學生通過實地參與、現場體驗的方式,學習到了相關的種植技術,增強了他們的創業就業本領。
在種植基地現場,中職學生也參與到林下食用菌種植當中,“目前主要是黑木耳種植技術,還有管理方法,我把技術學好以后,我準備帶一些同學,準備創業,自己承包一片土地發展”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劉天桂說。
據了解,安龍縣森林覆蓋率達60%,林地資源豐富,且年平均氣溫在15.3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非常適合野外食用菌生長。
今年,安龍縣計劃發展林下食用菌1.5萬畝,目前,菌棒種植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將通過林下食用菌種植,進一步做大做強安龍的食用菌扶貧主導產業,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