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2019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主體活動之一“貴州省菌種菌材和綠色發展座談會”在安龍縣體育館舉行。來自食用菌行業的相關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等近4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就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市場前景等重要課題做了交流溝通。貴州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貴州省菌物學會理事長朱國勝主持會議。

陳明杰作報告
會上,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明杰從我國香菇品種的選育階段、香菇菌種相關問題、種性衰退問題等方面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香菇育種技術的進展及應用。他表示,香菇菌種研發的重點方向,包括野生種質資源的收集和利用,液體菌種的研發,分子育種手段的研發,育種目標品質化;食用菌生產是一種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選定的所需和可接受的食用菌品種、獲得質量好的菌種、培養料的制備、發菌管理、出菇管理與采收及市場營銷等大量的特定步驟的操作。

侯金波作報告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博士、研究員侯金波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呈“東菇西進,南菌北移”趨勢,貴州發展食用菌正當其時,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相關支持政策密集出臺,產業發展迅猛。目前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貴州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特色優勢產業,是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12個產業之一,食用菌產業在貴州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據他介紹,2018年貴州全省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20億棒(萬畝), 產量90萬噸,實現產值102億元。貴州已從食用菌生產的弱小省份進入全國年產量50萬噸以上的第二梯隊,具備了躋身全國年產量100萬噸以上第一梯隊的條件。

劉培貴作報告
“野生菌是綠水青山的守護神。野生菌是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組成,維護調節修復、清理垃圾的使者,我國野生菌資源豐富多樣,野生菌估算總產量達到3-5000萬噸/年,利用僅18-26萬噸萬噸/年,利用率不足1%。”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會長,國家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總顧問劉培貴在《中國高等大型真菌(野生菌)資源與貴州野生菌產業發展方略》報告中指出,貴州野生菌資源獨特而豐富,科學利用潛力巨大。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是貴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貴州森林野生菌估產30--50萬噸,實際利用(6-8萬噸)不足0.5%,潛力巨大。貴州有規模化種植塊菌(松露)基礎條件,貴州石灰石漠化地區松露種植前景廣闊。同時,他還提出要突破傳統知識的束縛,用森農思路和經營機制,發展野生菌在生態文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的建議。

殷光文作報告
最后,美國艾默生商住解決方案環境優化技術中國區副總裁殷光文作了《高效、低碳、節能的食用菌產業整體解決方案》的報告,就艾默生針對食用菌產業的整體解決方案進行了交流。
2019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以“產業裂變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為主題,歷時4天,除大會開幕式、巡展外,還先后舉行了安龍食用菌成果展示活動啟動儀式、2019全國食用菌栽培技術座談會、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以及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能力培訓班開班儀式、中日韓食用菌產業發展座談會 、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招商推介會暨簽約儀式、貴州省菌種菌材和綠色發展座談會、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安龍縣食用菌生產技術標準推廣會、食用菌企業現場觀摩活動等多項主體活動,同期還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香菇產業分會成立會議,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度工作總結會。
本次大會共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以及韓國、日本、津巴布韋等國近600名食用菌行業參會代表和展商代表參會,以及貴州省各州縣300余名黨政系統領導與會。會期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達39個,簽約總金額32.128億元,其中現場簽約項目20個,簽約總金額19.258億元。大會同期展覽面積超過6000平米,安排163個國際標準展位,分設了食用菌機械設備專區、菌種及菌需物資專區、菌類食品專區及貴州省食用菌產業革命成果展專區、安龍專區,152家參展單位集中展示了食用菌全產業鏈2000余項新技術、新產品。
此次大會旨在促進食用菌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交流、交易與合作,探索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明確當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向,為貴州、黔西南、安龍縣食用菌發展開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