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農技推廣部門把發展食用菌作為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來抓,創造出廣西食用菌產業的“菇房奇跡”。目前,全區食用菌品種超過20個,栽培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縣(市、區)有29個。全區食用菌鮮品年產量達128.64萬噸,總產值達115.26億元,實現了“十二連增”,連續三年位列全國前十。全區有近33萬人從事食用菌生產,主要經營主體達到298家。廣西已跨入全國食用菌主產大省區行列。
在21世紀之前,廣西食用菌一直默默無聞。2005年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始組織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發和推廣,成立了以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專家為主的“廣西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技術指導專家組”,搭建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聯動專家指導體系,積極開展“科技興菌”活動。
全區整合相關科研院所等本地食用菌科技力量,集成開展科技攻關,把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作為工作重點,深度開發利用桑枝、稻草等秸稈作為食用菌栽培基質,并引進黑皮雞樅、玉木耳、羊肚菌等市場前景良好的新品種。
在21世紀之前,廣西食用菌一直默默無聞。2005年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始組織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發和推廣,成立了以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專家為主的“廣西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技術指導專家組”,搭建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聯動專家指導體系,積極開展“科技興菌”活動。
全區整合相關科研院所等本地食用菌科技力量,集成開展科技攻關,把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作為工作重點,深度開發利用桑枝、稻草等秸稈作為食用菌栽培基質,并引進黑皮雞樅、玉木耳、羊肚菌等市場前景良好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