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實施的《桑枝桑黃精準化栽培及優質培養料制備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已取得圓滿成功。這標志著廣西首次成功進行室內批量栽培桑黃藥用真菌,填補了廣西在這一領域內的空白。
桑黃,別名桑臣、桑耳、胡孫眼、桑黃菇,是一種寄生在桑樹上的非常珍稀的藥用真菌,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經過研究證實,桑黃除了具有傳統藥理作用外,還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保肝和抗肝硬化、抗氧化、抑菌、消炎等作用,藥效在天然藥物中位居前列。目前,中國、日本、韓國競相投入桑黃研究開發,市場前景看好。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種桑養蠶基地,擁有桑樹面積超過280多萬畝,每年產生的桑枝屑不計其數。而以桑枝屑為主加入其他培養料即可作為桑黃的優良培養基質,廣西發展桑黃產業潛力巨大。
自治區科技廳將《桑枝桑黃精準化栽培及優質培養料制備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作為廣西重點研發項目列入計劃。承擔實施該項目的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課題組專家,克服了廣西夏天高溫季節的不利環境,從2017年10月引進桑黃優良菌株進行篩選,2018年正式培育,2019年5月終于首次進行室內批量栽培桑黃藥用真菌。
據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長鄧崇嶺介紹,桑黃雖然在國內一些省份已有種植,但在廣西尚屬首次。目前廣西部分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始關注并投入桑黃的研究和生產,桑黃有望成為廣西食藥用菌產業新的增長點。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將進一步純化桑黃品種株系,不斷探索桑枝培養料制備、栽培技術和產品深加工,為廣西桑黃栽培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幫助企業和農戶實現增收。
桑黃,別名桑臣、桑耳、胡孫眼、桑黃菇,是一種寄生在桑樹上的非常珍稀的藥用真菌,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經過研究證實,桑黃除了具有傳統藥理作用外,還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保肝和抗肝硬化、抗氧化、抑菌、消炎等作用,藥效在天然藥物中位居前列。目前,中國、日本、韓國競相投入桑黃研究開發,市場前景看好。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種桑養蠶基地,擁有桑樹面積超過280多萬畝,每年產生的桑枝屑不計其數。而以桑枝屑為主加入其他培養料即可作為桑黃的優良培養基質,廣西發展桑黃產業潛力巨大。
自治區科技廳將《桑枝桑黃精準化栽培及優質培養料制備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作為廣西重點研發項目列入計劃。承擔實施該項目的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課題組專家,克服了廣西夏天高溫季節的不利環境,從2017年10月引進桑黃優良菌株進行篩選,2018年正式培育,2019年5月終于首次進行室內批量栽培桑黃藥用真菌。
據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長鄧崇嶺介紹,桑黃雖然在國內一些省份已有種植,但在廣西尚屬首次。目前廣西部分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始關注并投入桑黃的研究和生產,桑黃有望成為廣西食藥用菌產業新的增長點。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將進一步純化桑黃品種株系,不斷探索桑枝培養料制備、栽培技術和產品深加工,為廣西桑黃栽培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幫助企業和農戶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