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現場
2019年中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學術年會在8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主辦,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承辦。

報告現場
22日下午,大會共進行了11場學術報告,其中有六場報告聚焦于靈芝、猴頭菇和繡球菌等食藥用菌的多糖研究。南昌大學殷軍藝研究員以“猴頭菇子實體多糖對胃黏膜輔助保護功能”為題進行了報告,殷軍藝從猴頭菇子實體中分離得到結構不同的多糖,通過細胞試驗發現β-1,6葡聚糖RP-S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護功能。東北師范大學孫琳副教授以“食用菌多糖的結構分析”為題進行了報告,發現來源于不同真菌的多糖主要由半乳聚糖和葡聚糖組成。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劉艷芳研究員報告了“靈芝β-葡聚糖結構和構象表征及免疫調節活性研究”,劉艷芳進行了赤芝子實體多糖構效和結構解析研究,對靈芝保健品開發具有借鑒意義。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張迪副研究員報告了“繡球菌多糖的體外免疫活性研究”,張迪從繡球菌中提取了一種水溶性α(1-4)D-葡萄糖SCG-A,該多糖具有刺激鼠激脾淋巴細胞增殖功能。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殷朝敏進行了“低劑量輻照處理對裂褶菌多糖理化性質及生物活性的影響”的報告,發現輻照處理可以顯著提高多糖對腫瘤細胞的促凋亡活性。福建農林大學呂旭聰以“靈芝多糖-鉻(III)超分子組裝體的構建及小分子其降糖脂活性研究”為題進行了報告,發現靈芝多糖結合鉻具有降脂活性。

報告現場

現場交流
其他五場報告聚焦于靈芝三萜等食藥用菌活性小分子組成員物質,涉及活性小分子物質的功能、作用機理和發酵工藝的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學醫學部馬昂博士后以“靈芝酸對局灶性腦缺血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為題進行報告,馬昂發現靈芝酸可以腦內小膠質細胞過度激活、抑制炎癥反應。上海理工大學夏永軍副教以“樟芝S−29原位萃取發酵提高Antroquinonol和Antrodin C產量的研究”為題進行了報告,他發現輔酶Q對牛樟芝菌體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原位萃取發酵技術可以減少產物抑制效果。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馮娜研究員報告了對“菌草靈芝的活性成分及安全品質的研究”,馮娜發現靈芝品種在不同的栽培基質、栽培方式和生長時期中,三萜化合物含量存在差異。華南理工大學田霄飛副教授報告了“萃取發酵技術提高Shiraia bambusicola菌株竹紅菌甲素的產量”,田霄飛結合市面上竹紅菌甲素獲取困難的現狀,報告了通過深層發酵技術提高菌株竹紅菌甲素的產量。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的馮杰副研究員報告了“基于多策略優化的液態深層發酵法高產靈芝三萜的研究”,通過攪拌轉速控制、溫度等策略優化的液態深層發酵法高產靈芝三萜。

報告現場
本次學術會議仍在繼續,精彩紛呈,敬請期待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