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采摘木耳圖
走進衡東縣新塘鎮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一個個大棚點綴在田野間,一簇簇木耳如花朵般競相綻放。馬路上停放著幾輛貨車,兩小時后將滿載著新鮮木耳開往深圳的批發市場。
這樣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衡東縣共有5個,種植黑木耳面積達500多畝。2018年,衡東縣依托衡東兆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了兆豐農業黑木耳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建立“訂單農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讓貧困戶利用秋冬季閑置稻田,在家門口種植黑木耳,實現增收脫貧。
衡東兆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崇明介紹,近年來,該公司與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增加了菌類的營養成分,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為了讓貧困戶熟練掌握種植技術,實現獨立操作生產,兆豐農業與湖南農大、青島農大等高校和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機制,已先后舉辦8期種養培訓班,由高校的專家教授進行現場教學,與貧困戶面對面解答難題、手把手傳授技術,大幅提高了貧困戶自主種植黑木耳的成活率和產品品質。
新塘鎮桔林村貧困戶文玉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以前以種植平菇為生,由于種植規模小,只能供用本地市場,受季節影響,價格波動大。2018年,他看見種植黑木耳的市場潛力,牽頭成立新塘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兆豐公司合作,通過“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全村20戶貧困戶種植黑木耳50畝,通過培訓班學習了黑木耳的栽培技術,黑木耳產量逐步提高。 “我慶幸改種黑木耳,兆豐農業承諾統一收購銷售,根本不愁銷路,而且價格高,比種平菇強多了。”
嘗到了甜頭,文玉林的兒子兒媳也投身到黑木耳種植,近期,他購買了鍋爐、裝袋機、粉碎機。“我還要擴大種植面積,并增添烘干設備,盡量提高黑木耳的產品附加值。”
文玉林并不是個例,目前,衡東縣已有300多戶貧困戶參與黑木耳種植產業。針對部分貧困戶種植黑木耳資金不足、技術缺乏等難題,衡東縣一方面由縣財政專門安排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資金15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50萬元支持黑木耳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協調農商銀行等金融部門,讓每個參與黑木耳產業扶貧的貧困戶從銀行貸款3至5萬元,用于黑木耳菌棒的投入,年底進行收益分紅,參與該產業扶貧的貧困戶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
羅崇明表示,該公司在大力發展黑木耳種植的同時,今年還增加了白玉木耳的種植,銷量節節攀升,市場需求旺盛,每天要接待好幾波經銷商。2019年,公司計劃將食用菌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