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一行前往隨州香菇基地進行考察指導。隨州市曾都區政協常委、中國食用菌協會香菇分會副會長劉毓,隨州市食用菌協會會長許景聞,隨州市食用菌協會秘書長肖明升,隨州市富民食用菌開發公司總經理嚴賢濤,易菇網總裁張升明,易菇網培訓事業部經理馬嵐,華中農業大學蘑菇科教中心陳哲一行陪同考察調研。
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出現了諸多瓶頸問題,尤其是“新三農”的問題最為突出,具體表現在農村的空心化、農民的老齡化、農業的邊緣化。當下,如何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扶貧已經成為重中之重。7日上午,邊銀丙教授一行先后前往洛陽鎮富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在隨州市富民食用菌開發公司總經理嚴賢濤、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黨委書記解偉帶領下,對洛陽鎮張畈村香菇脫貧基地進行現場查看和實地調研。

查看香菇轉色和雜菌污染情況
在洛陽鎮富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負責人嚴濤詳細介紹了基地的發展情況。眼下,隨州春栽袋料香菇正在下田,開始刺孔、養菌、轉色,邊銀丙教授對菇棚內的菌袋進行了仔細觀察,并與劉毓主席、許景聞會長進行交流探討。邊銀丙教授指出,目前農村適齡勞動力持續下降,決定了產業發展勢必是輕簡化與設施化的普及,他建議要加強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及推廣應用,隨州香菇產業要穩定發展規模,必須要提升機械化應用程度和水平。


脫貧戶金家知香菇基地
在洛陽鎮張畈村貧困戶金家知的香菇栽培基地,菇棚里擺滿了整整齊齊的香菇菌棒。據了解,張畈村一直以香菇為第一扶貧產業,與富民合作社合作,在2018年發展了香菇大棚24個、10.4萬袋,帶動15家貧困戶脫貧致富。金家知去年栽培了8000袋,每袋凈收入2元以上,今年加大到1萬袋,按照目前的行情,他們家至少可以收益2萬余元。袋料香菇雖然扶貧效果明顯,但隨著金家知年齡的增長,體力和身體將不再允許繼續擴大規模,在香菇菌棒搬運、下地、打孔、注水等諸多環節,輕簡化設施、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成為當務之急。
在此次調研活動中,邊銀丙教授表示,目前香菇產業面臨的現狀是種植區域遍地開花,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香菇栽培;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生產成本繼續上升;輕簡化與設施化發展逐漸普及,液體菌種、設施化、機械化水平提升,新技術、新裝備研發及推廣應用開始加快。邊銀丙教授指出,要大力推廣香菇菌棒兩段生產模式,將關鍵技術創新貫徹到底。雖然香菇菌棒兩段生產模式受到了“三農”形勢影響,但推廣是不可逆轉的。政府層面應做好引導工作,推出相關政策,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補助。兩段生產模式推廣中,企業在菌棒工廠化生產、出菇管理輕簡化和菇房建材設備設施方面大有可為;菌棒生產企業與家庭農場的技術銜接及利益分配關系需要重新調整。

據易菇網了解,近40年來,華中農業大學一直對隨州香菇產業提供指導與幫助,在楊新美、羅信昌、呂作舟、邊銀丙等幾代人的接力支持下,隨州也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香菇主產地之一。
在調研前日,應隨州有關部門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易菇網總裁張升明一行還就香菇產業形勢和有關合作與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成民、隨縣縣委辦副主任楊志等進行了交流、商議。期間,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于國還專程會見了邊銀丙教授一行,并就隨州香菇產業發展最新形勢和情況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