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被造訪過的人們形象地稱為滇西咽喉上的一塊綠翡翠。在這個國土面積僅有2343平方公里、人口24萬的滇中小縣,卻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氣候資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生態美食縣”、“中國野生菌之鄉”,打造出了享譽世界的“野生菌王國”。
由于南華擁有良好的森林覆蓋率和多樣的立體氣候,為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所以,這里的野生食用菌種類多、產量大,目前境內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多達290余種,約占全國野生菌品種的30%、占云南省野生菌品種的40%,野生食用菌資源年蘊藏儲量達1萬多噸。特別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松茸、塊菌、牛肝菌、干巴菌、虎掌菌、雞樅、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在南華縣均有分布和生長。生活在山里的彝族群眾時常這樣說,“來貴客嘍,屋里沒菜不用苦惱,后山繞一圈,菌子就是最美味的待客菜!腰包里沒錢嘍,勤快些,起早些,那漫山的菌子總能換來滿腰包的‘票子’。”
小菌子成為致富好幫手
如今的南華,已經成為了西南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地之一,落戶于此的野生菌加工企業,總是在野生菌盛產期加足馬力運轉。帶來的,除了可觀的利潤和稅收之外,還有大量的就業機會。南華經過加工后的松茸等野生菌遠銷到了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僅出口鮮松茸就達200多噸,創匯1000多萬美元。目前全球70%的野生食用菌產自中國,而中國70%的野生食用菌就產自南華或到南華集散。
南華的五街鎮是“云南省生態鄉鎮”之一,被國家瀕管辦于2002年命名為“松茸之鄉”,其出產的松茸遠銷眾多國家和地區,松茸已成為當地彝族群眾增收致富、助推脫貧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為有效保護松茸等野生菌的生長環境,五街鎮大力推進封山育林育菌,目前封山育林育菌面積已達18萬畝,其中封山育茸面積達9萬畝,最大限度保護了松茸賴以生長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了森林資源和松茸資源的有效保護。同時,五街鎮還搞活松茸山承包經營機制,在保證山林集體所有權的前提下,明晰權屬,把分散到各家各戶的山林管理權、經營權集中起來,通過公開競標,簽訂《松茸山承包經營管理責任書》,劃定松茸山區域,建立圍欄和封育標識,明確采集人的保育促繁措施責任和林業管護責任,承包所得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各農戶按山林占比進行分紅。“全鎮8449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有近2000元來自松茸等野生菌收入!”五街鎮黨委書記吳學劍說。
電商助力夯實產業根基
事實上,南華野生菌產業之所以能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強,除了當地政府多年來的引導和扶持培育之外,互聯網和電商的助力起到了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
2015年,為實施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項目,讓更多村民“觸網”,國家商務部批準南華縣作為第二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南華縣抓住機遇,從組織領導、人才保障、資金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序推進工作落實。
繼2014年6月中國·南華野生菌信息港正式上線運行后,2016年4月,南華縣與安徽易商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共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目前,覆蓋全縣10個鄉鎮128個村(社區)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正穩步推進。
除此之外,南華縣還建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中國·南華電子商務廣場,目前已有20余戶企業入駐。全縣實現網上交易4100多萬元,初步展現出了網購爆發力。“從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這項工作的角度看,南華縣在云南省的確具有典型意義。”南華縣委書記李云升說。
南華神州買賣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殷志剛坦言,南華是具有特色的“野生菌王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資源。同時,隨著農村群眾收入的增加,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增加,但縣域傳統零售業相對落后,面臨‘買不到’‘賣不出’的問題,而隨著電商進農村、物流到村,農村群眾的消費潛力被挖掘了出來,電商成為了拉動農村消費的新引擎。
事實上,電商與農村農戶接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讓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戶接受電商并實現高效運用,南華縣開展了長期的“保姆式”服務工作,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電子商務技能和普及培訓,到2016年已有138個鄉村服務站站長可以實際操作網絡交易。
為了真正把南華建設成為享譽世界的野生菌王國、中國最知名的野生菌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和野生菌加工基地,把野生菌產業打造成為50億以上的大產業,南華縣近年來始終沒有停止腳步。就在2016年8月,中國·南華野生菌研究院、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云南分中心野生菌大數據中心在南華成立。李云升認為,這是南華在促進野生菌產業提質增效,打造行業標桿,提升世界“野生菌王國”品牌影響力過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促進南華縣整個野生菌產業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又一個里程牌,必將為野生菌產業發展帶來更加開闊的思路和更為寬廣的空間。
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實施建設的南華野生菌小鎮,待項目建成后,可實現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7億元、稅收6794萬元、新增就業人數4700人,使野生菌產業成為推進南華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