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昆明調查隊發布了一份饒有趣味的數據報告——“昆明人消費野生菌報告”。報告顯示(主要依據昆明市居民收支賬本):昆明居民對野生菌情有獨鐘,野生菌除了給居民帶來味蕾上的享受,也給撿菌人帶來了豐厚的受益。
數據解讀
牛肝菌青頭菌成昆明人心頭好
昆明市從2015開始推廣住戶調查電子記賬平臺,將原本的紙質賬本平移到PC端及手機終端上,在優化了記賬戶記賬體驗的同時,也實現了“發生一筆,實時記錄一筆”。
調查工作人員說,在昆明住戶調查電子記賬平臺上顯示,在7月的賬目顯示昆明市民喜愛買4種野生菌——牛肝菌、青頭菌、干巴菌、雞樅菌。牛肝菌在賬單中出現137次,青頭菌出現120次,干巴菌出現39次,雞樅菌出現了28次。
除了上述5種菌子外,在電子記賬里看到了白參、竹蓀、虎掌菌、松露和松茸的記錄.....不過,這些野生菌市民僅少量購買嘗鮮,記錄頻次遠比不上牛肝菌。
根據觀察發現,記賬平臺上從今年6月到9月昆明市居民通過賣野生菌獲得的收入,4個月共發生野生菌銷售收入記錄166筆,為撿菌人帶來直接經濟收益47709元,其中有3戶人家分別在7月和8月通過賣野生菌獲得8730元、4650元和4150元收入。
記者觀察
野生菌市場活躍 買賣雙方受益
牛肝菌在昆明市住戶調查電子記賬7月的賬目中出現了137次,說明有大量家庭購買牛肝菌原材料回家自行烹飪。而對篆新農貿市場走訪時發現,當下正值野生菌落潮時節,可還有市民詢問相熟的攤販:“還有沒有牛肝菌買?”得到否定答復后,悻悻離去。
市民劉女士說,從7月至今,她買菌子的花費不下1000元,這還不含在專門野生菌餐館消費的金額。“每一年菌子季,總要消費上千元,多數還是購買牛肝菌和青頭菌,牛肝菌開始貴,到了八九月就價廉物美了,青頭菌也是不錯的選擇。”劉女士說,昆明市民追捧野生菌,活躍了市場經濟,也為撿菌人增加了收入,是皆大歡喜的事。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交易了3.4萬噸野生菌,交易額達62億元,平均每噸菌子的成交價在18.2萬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云菌”年產量在8萬噸,年產值6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