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精準脫貧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脫貧也需要引入新的發展模式,利用先進的技術推動精準扶貧進一步發展。自2012年開始,阜平縣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努力實踐,運用新模式,開拓新動力,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現在卓有成效。
阜平縣整個縣域面積近25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到了全縣土地面積的8成以上,荒山多、耕地少的土地利用難題一度阻礙發展。目前,全縣總人口在23萬人左右,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1畝。
在2016年,通過赴承德市平泉縣參觀考察,以及聘請專家實地調研論證,阜平縣里將發展食用菌作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彌補縣內氣候和土質寒涼的農業發展劣勢,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阜平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在氣候冷涼,土壤瘠薄的情況下,迅速適應當地環境發展,成為“短平快”項目的代表。
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縣政府主導精準脫貧,積極調動各方力量,由政府提供、完善基礎設施,龍頭企業負責菌棒生產和食用菌銷售,農戶負責食用菌生產,科研院所提供種植模式和技術指導,形成“技術完備,互相支持”的產業鏈,成為脫貧的重要基礎。
食用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適合一家一戶去做。在項目運作前期,阜平縣政府投入大量標準種植食用菌的日光溫室包括冷庫、道路、水利配套、菇房等設施投入20余萬元。縣內的香菇棚由國有企業阜裕公司統一建造,縣內百姓租賃使用,一平米的租賃價格僅為15元。一個菌棒可以產出2斤香菇,每斤香菇6元。按照一個農戶,兩個勞動力產出三萬菌棒的標準量計算,可以實現人均2萬元以上的收入。
為了使食用菌種植可以更加適宜當地的氣候環境,阜平縣政府專門成立科學研究院,負責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蘑菇在養菌棒的時候不需要光線,但在出菇的時候需要一定光量。出菇的時候,光線對菇柄的粗細、菇帽的厚薄均有影響,進而影響品質和產量。
為了提高香菇產量,縣里大膽采用新科技,利用LED照射技術,為香菇生長提供足夠的光源。一盛物理農業經過三年研究,在科技部LED產業聯盟、農業部設施研究所、復旦大學、南京農大等專家鼎力協助下,在國內首推“LED光能整體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開創物理農業應用食用菌產業先河。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協調支持下,與阜平縣山旮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合作,在公司多年組織專家對LED及農業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率先將LED光能技術與調溫技術兩項最新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食用菌大棚。
為加速技術的推廣使用,一盛物理農業創新落地模式,跳開傳統“立項——研究實驗——鑒定——推廣”的技術落地方案,用“企業投資實驗——落地推廣——專家鑒定——大面積推廣”的新模式,使流程縮短。在2016年10月9日-10月21日采菇期期間,每天開燈照射12小時的菇棚,通過實驗對比產量增加55.8%,產值增加58%,一級菇提高10%。如今,在7家龍頭企業帶動下,縣內共搭建實施香菇棚60個(30個實施30個對比),總面積近40000平方米。大棚于2017年5月中旬陸續完成安裝,并開始進行數據采集工作。
當地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長侯桂森表示:“過去沒人在食用菌生產上用這項照明技術。縣政府大膽創新,為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突破。” LED光照技術落地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當地縣委縣政府十分關注,在未來幾個新開發的項目中也將接入一盛物理農業此項新技術。
阜平縣農業局局長張強表示,食用菌產業不僅為農戶直接受益,即租賃棚室從事種植就可以脫貧,更可以帶動當地龍頭企業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阜平縣色領口園區實施物理農業的棚主們對此感受頗深,他們負責種植的40號食用菌棚一至三潮菇凈收入增加近3萬元。
以上良好的應用效果,得到了阜平縣委縣政府、專家團隊、園區的高度關注,菇農也切身感受到此項技術的重要性,并一致認可。現在,阜平縣13個鄉鎮共種植11種不同類型的香菇,走上產業多元化的道路。
項目的良好運轉離不開實施過程中的維護。項目落地實施過程中,采用了企業投入、政府和科研機構參與并做效果監督的模式,使得新技術的落地速度大大加快。農戶每種植50萬棒食用菌,龍頭企業就會聘請一名技術員常駐園區,為農戶提供技術管理。同時,企業和農戶每交接一個菌棒,政府就會提供補貼0.5元,提高老百姓對食用菌產業的信心。
同時,在香菇的儲藏和市場供應調節上,當地政府也進行了創新。在香菇大量上市的季節,不僅產品價格下降,銷量也受挫。為避免香菇供應過量導致損失,政府提供資金為鄉里建設了多個冷庫用于香菇的儲藏和周轉,如今這樣的冷庫數量多達60余個。冷庫由當地政府管理,但是可以由企業自主使用。大量出菇時,農戶先把香菇存放在周轉庫,然后再送到企業的冷庫中。
這樣,一條政府主導,龍頭企業負責菌棒生產和食用菌銷售,農戶負責食用菌生產,科研院所提供種植模式和技術指導的“食用菌”產業鏈打通了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2017年年底,縣內將建成6300畝高端大棚,每個棚可放置菌棒3萬個,預計收入6萬元。屆時,農民低價承包一個棚的收益,甚至比之前承包兩三個棚還要多。食用菌產業現已覆蓋貧困戶3000余戶。至2017年年底,優質食用菌生產基地面積將達到3.2萬畝,實現全縣4.4萬貧困戶全覆蓋,生產總值達到28.8億元,食用菌產業增收9.6億元,戶均增收2萬余元。
在多方協助下,阜平縣通過轉變思路、科學規劃、砥礪實踐,轉化資源劣勢為發展優勢,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山區老區發展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