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食用菌產業鏈包括與食用菌產品生產密切相關的具有上下游關系的所有功能環節組成的整個流程,包括栽培材料采購與加工、消毒滅菌藥劑生產、儀器設備生產、菌種生產、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加工、加工設備生產、食用菌貯運、銷售等功能環節。
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營養豐富的綠色、環保食品倍受青睞。食用菌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備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效,能夠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有益于人類健康,契合了現代消費升級的要求,其消費量也逐年增加,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研究結果推廣應用難
目前,國內多數食用菌試驗研究一般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沒能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究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液體深層發酵的設備投入大、風險高,一般個體生產戶不愿投入;接種技術不過關,在接種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污染;菌種不易保存,發酵以后必須馬上投入使用等,因而造成了液體菌種生產子實體技術一直未能推廣應用。
液體菌種成食用菌工廠化主要發展趨勢
中國食用菌品種繁多,產量和種類居世界首位。先進的制種技術對我國食用菌的生產和國際貿易具有重要影響。當前國際上食用菌制種行業已走上產業化、專業化、工廠化大規模生產的道路。液體菌種以其具有培養時間短、發菌快、菌齡整齊、接種方便等優點,并有利于食用菌規模化、周年化、工廠化生產,使其越來越受到食用菌生產企業的青睞,已成為食用菌制種產業的發展趨勢。
缺乏規范的管理體制,人才匱乏
我國食用菌種子的生產仍以傳統模式為主,大多依靠農戶手工操作的方式進行育種,行業管理不規范,種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戶僅供自己種植食用菌。規模化生產集中于為數不多的幾類菌類,沒有規范的監管體系及管理體系。而且,食用菌種子的研發人員集中于個研究院和規模化企業,企業數量與日俱增,但是各個企業缺乏科研能力,具有專業性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不足,成為種子行業發展的一個障礙。
目前,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約為753家,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發展規模較大的主要有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萬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調研,我國食用菌產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河南省、山東省、黑龍江省、江蘇省、福建省、河北省、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吉林省。產量排在前6位的品種分別是: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針菇、雙孢蘑菇、毛木耳,這六個品種食用菌的總產量占比較高,是我國食用菌產品的主要品種。近幾年,隨著相關企業產能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工廠化食用菌產量持續快速增長。2011年,中國工廠化食用菌產量為58.8萬噸,到2016年增長至323.6萬噸。

數據來源: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調研整理
分析認為,食用菌育種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年來,借鑒國外技術,我國不斷研究出了適合規模化生產的技術,技術進步提高了食用菌的生物轉化率,增產效果顯著,產品品質也得到較大提升,增加消費規模,同時為工廠化生產了奠定基礎。近幾年,我國食用菌行業工廠化生產規模也迅速擴大。未來,隨著消費市場規模的迅速增長,國內食用菌行業發展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