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是國家質檢總局提升我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跨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要求,促進我國優勢食品農產品出口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此框架下,由浙江慶元縣人民政府牽頭,檢驗檢疫和食用菌行業各管理部門幫扶創建的慶元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于2014年11月正式獲批。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示范區內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出口量雙雙得到了大幅提升,2016年共出口669批次2526萬美元,同比批次金額增幅分別高達34.03%和34.67%。
作為初級加工農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主要在基地。在慶元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內,經過多年的基地管理和建設,通過“源頭備案、過程監督、抽查驗證”三道防線逐步建立起“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的出口食用菌基地監管體系。但是,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質量和數量兩方面。在質量上,長期困擾出口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的污穢雜質和農殘超標問題無法徹底杜絕;在數量上,多數出口企業面臨自有備案基地規模小、基地日常管理難、自建基地成本高等困難。當前慶元出口食用菌普遍面臨原料來源短缺難題,甚至部分企業出現高要求訂單(如美國訂單)無法找到合適原料而放棄出口的現象。
為解決上述出口食用菌產業發展瓶頸,必須在現有基地備案框架下探索一條示范區發展新思路,而基地全域備案便是可行方案之一。全域備案是指各出口企業聯合建立行業協會作為主體抱團開展基地備案工作,將示范區內符合出口基地備案要求的食用菌基地全部納入出口備案基地,實現整個示范區食用菌基地全域化備案。全域備案可以大幅降低企業基地建設成本,最大限度擴大基地規模,并且為基地標準化建設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全域備案是基地建設模式的重要改進。各出口企業以行業協會為主體抱團進行基地備案工作,從人力資源角度,能夠為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節約人力成本;從經營成本角度,通過規模化生產和采購,使每一個企業都能享受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削減;從基地管理角度,通過聘用公共植保員隊伍進行基地管理,實現了技術人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共享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質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難度。可以說,全域備案具有共享經濟的基因,是基地備案主體的社會化外延,是優勢資源的整合利用,是對出口食用菌企業基地建設模式的一種創新和改進。
全域備案是外貿發展的必然趨勢。外向型經濟是我國不少地區經濟發展重要構成,出口量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生產能力和原料供給能力必須“不掉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出口食用菌原料需進行備案。因此,食用菌出口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備案基地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基地建設從選址、土地租賃、硬件設施建設、生產管理到最后的采收,是一個較長的周期,無法短期內大幅提升,也就是說基地規模無法伴隨著訂單的變化迅速調整。要想提前為慶元當地出口食用菌企業訂單增長做出充足的準備,預留足夠的空間,在當前全縣主要食用菌種植場已經進行了出口備案的情況下,就必須進一步加快步伐,在示范區內實施全域備案。
全域備案是質量建設的內在需求。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供給側改革,從供給端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食用菌產品作為一種農產品,質量水平內外銷存在差距。出口食用菌備案基地在基地周邊環境、農業投入品管理、溯源管理等方面都有著較為嚴苛要求,同時,在基地植保員要求和管理水平上也有優勢。通過全域備案,把示范區內基地全部按照出口備案基地標準統一進行準入和管理,體現了當前我國質量建設的發展趨勢和內在需求,是對內銷基地建設和管理的一種示范引領和帶動提升,是外貿產品質量監管經驗和成效對內銷產品的反哺,有助于實現食用菌產品內外銷的“同標同質”。
目前,我國是全球食用菌產量第一大國,且出口量逐年穩步增長,在面對競爭愈發激烈的國際市場和質量需求大幅提升的國內市場時,探索出口食用菌基地全域備案以提高內外銷產品的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促進食用菌出口健康持續增長顯得尤為必要。在慶元縣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內開展試點探索全域備案,將為我國出口農產品基地備案管理探索出一種更具生命力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