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高度關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給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華盛綠能市場總監張敬認為,在農業方面,“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影響,不再只是局限于農產品貿易,而是加強思想觀念的交流、生產經營方式的互相學習以及技術與投資方面的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農業合作,已從最初的展望、接觸、相互了解階段,進入到實質性溝通、深層次交流、多領域合作的新空間。
比如,西部省區立足旱作農業與中亞國家開展
糧食、畜牧、棉花等領域合作,北部省區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 糧食、蔬菜等種植合作,南部省區立足熱帶農業,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 糧食、熱帶經濟作物等種植合作,發展態勢良好,勢頭強勁,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機遇在農業科技交流合作、農產品貿易合作、農業投資合作等方面都有體現。 張敬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農業方面不斷深入,交流的層次更深,所帶來的機遇也會更多,可以預見的是,致力于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國內大型農業企業一定會受益很多,比如理念、業務等。在積極“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同時,企業一方面要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農業,另一方面要培養農業人才,讓更多有想法、有創意的農業高端人才搭上企業發展的大船,借著 “一帶一路”強勁勢頭,乘風出海。
近日,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該文件提出,要積極推動“兩區”建設,即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與境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
在張敬看來,對外農業合作是中國“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戰略,是落實“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也是有效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資源配置力、市場控制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農林牧漁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在世界農業中居于突出位置,是中國開展對外農業合作的重點對象。
張敬認為,“一帶一路”境外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的建設推進,最直接的效應是企業可以借助農業政策和農業資源的優勢,積極爭取重大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實施,與國內已有示范園區聯動,推動現代農業更好地“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張敬建議,為構建綠色農業體系,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未來可以積極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加強農產品貿易合作,對內基于現代農業園區建立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對外將繼續復制已成功的全產業鏈運作,持續推動農產品加工貿易額增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還可以通過人員培訓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示范園區等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合作,提升雙邊農業科技與裝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