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灑灑兩千余字,太極集團在5月16日披露的“關于冬蟲夏草野生撫育階段性成果”公告中,幾乎是“濃墨重彩”地對冬蟲夏草功效及公司該項目未來前景予以描述,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縱然項目前景可期,但在公告中使用“突破性”、“很高”、“極大”等修飾詞,確實頗有些“利用公告打廣告”的嫌疑。為此,上交所5月16日對太極集團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冬蟲夏草野生撫育項目的基本情況、“突破性進展”的認定依據,以及潛在生產規模、市場預期等內容提供更加詳實的證據支持。
在前述公告中,太極集團提出,公司的冬蟲夏草人工育種及野生撫育技術研發已經持續五十余年,耗資上億元。近三年來,在相關專家的推動下,取得極大進展。目前,公司已征用冬蟲夏草示范產區土地2000畝,建成人工育種基地200畝、育種室1000平方米,已育種1000萬條。2017年,野外撫育示范基地40畝即約2667平方米,已產出三年生冬蟲夏草4萬余條。
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對冬蟲夏草野生撫育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項目立項、投入、可行性分析等情況,最近一年又一期冬蟲夏草業務實現的營業收入、利潤及占比情況等予以披露。
至于公司提到的“冬蟲夏草野生撫育研究及產業化示范過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說法,上交所則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上述“突破性進展”的具體認定標準和依據,觸發相關標準的時點,以及對公司的具體影響。
對于未來發展,太極集團提出了三項關鍵工作,擬在冬蟲夏草產區與當地農戶合作,計劃2017至2019年分別至少發展100戶、1000戶、10000戶野生撫育示范戶,增速每年9倍。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出,公司應補充披露與農戶具體合作模式、協議約定主要內容,合作示范戶增速的數量測算依據,是否進行了相應可行性和可實現性分析,具體如何推動,并就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充分提示風險。
同時,上交所還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前期征地、種植等投入情況,截至目前產出情況及對上市公司收入、利潤的影響,以及公司對未來產出預測的依據,是否進行了相應的可行性分析。
除了產能大幅提高,太極集團還對潛在市場表示樂觀,稱“僅國際市場蟲草的年需求量已達200多噸”,且可以在新型抗腫瘤抗癌癥放療藥物、增強免疫功能藥物、抗衰老藥物等方面深入開發利用。
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該市場容量數據來源和依據,并說明冬蟲夏草在上述藥物領域的研發、實際應用和產業化情況,以及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集團自4月14日至今,股價持續下跌,累計跌幅達25%。據公司2月份披露,太極集團大股東持有公司的股份總數為1.6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81%;累計質押了8180萬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