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食用菌行業大會暨國際食用菌博覽會近日在孟子故里——山東鄒城成功舉辦,這是國際性食用菌行業博覽會首次落戶山東省。大會既提升了“鄒城蘑菇”的品牌影響力,也為鄒城打造“中國食用菌第一縣”打下了堅實基礎。出席博覽會的國際蘑菇學會主席格雷格·西莫表示,鄒城作為國際著名食用菌產區舉辦此次高規格的大會,不僅帶動了鄒城、山東乃至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更讓全球食用菌產業的網絡互聯得以加強,對促進全球食用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鄒城蘑菇”領跑全國食用菌產業
山東省食用菌協會會長龐茂旺介紹,多年來,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綜合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自2000年以來食用菌產量以每年10%左右遞增。2015年山東省食用菌產量達446.3萬噸,產值達269.3億元,2016年山東繼續領跑全國食用菌行業。
鄒城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長青表示,目前,鄒城市食用菌年種植面積1296萬平方米,年產鮮菇近26萬噸,產值20多億元。鄒城市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及合作組織50家。其中,工廠化、智能化食用菌種植及加工企業20家,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高效、綠色、循環現代農業發展的典范。
鄒城市食用菌產業作為山東省食用菌行業的唯一代表,被納入《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連續4年納入山東省“十二五”果菜(菌)振興項目予以重點扶持。鄒城食用菌產業園被批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鄒城市先后榮獲全國小蘑菇新農村行動十強市、全國十大食用菌主產基地市、全國食用菌生產先進市、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市等榮譽稱號。2016年,鄒城獲批國家級進出口食品(食用菌、蔬菜及其制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鄒城模式”助推產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鄒城市食用菌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發展,鄒城食用菌產業已形成了獨特的“質量標準化、生產工廠化、品種多樣化、品牌高端化、生態循環化”的“鄒城模式”。
在博覽會現場看到一款由山東新世紀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型菇房”,據企業技術人員介紹,該智能裝備集通風,溫度、濕度、CO2控制于一體,改變了傳統生產模式受天氣、季節影響的弊端,實現了全年栽培,還可遠程監視控制菇房內蘑菇生長狀況及環境,使蘑菇質量標準可控。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就必須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標準化的實現形式就是工廠化生產。同時,工廠化能實現周年化生產,沒有季節差異,能夠帶來數量的提升,品質也能提高。”鄒城市副市長趙洪新說。目前,鄒城市食用菌加工企業及合作組織已實現了由農戶分散生產向集約化轉變,品種也由過去單一菌種發展到今天的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香菇、草菇等20多個品種。
隨著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鄒城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打造食用菌品牌。借助儒家文化這一鄒城特色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通過食用菌與孟子故里、孟子養生的宣傳推介,營造鄒城的食用菌特色文化,規劃具有鄒城特色的蘑菇小鎮,規劃建設食用菌展覽館和食用菌文化觀光園,研究開發系列食用菌特色文化產品,全面做好“賞覽儒家文化、品味健康菌品”的包裝推介等一系列舉措,打造出“鄒城蘑菇”特色品牌。
鄒城注重以食用菌產業為紐帶,打破傳統單一模式,促進食用菌產業生態循環,大力興建“農作物種植—秸稈發酵利用—食用菌種植—食用菌加工—廢料加工有機肥—有機種植”的生態循環綠色產業,受到業內專家的好評。
“鄒城將以創建全國食用菌第一縣為目標,依托悠久的種植傳統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按照培育大品牌、做強大產業的思路,強化科技支撐,打造產業龍頭,拉長產業鏈條,推動集群發展,全面提升食用菌產業化水平,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濟寧市副市長任慶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