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5年,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6年,獲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食用菌、蔬菜及其制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鄒城市立足當地資源實際,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工程來抓,通過構建“標準+品牌+生態+智能”的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鄒城食用菌產業的新亮點。鄒城市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26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25萬噸,產值20億元,品種涉及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香菇、草菇、白靈菇、海鮮菇、雞腿菇等20個品種。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及合作組織達到50家,其中工廠化、智能化食用菌種植及加工企業20家。2009年,鄒城食用菌被納入《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連續四年被納入山東省“十二五”果菜(菌)振興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先后榮獲全國十大食用菌主產基地市、全國食用菌生產先進市、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市、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市、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市等榮譽稱號。目前正在積極創建國家食用菌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
標準篇
大力開展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鄒城市食用菌種植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大力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種植和規模經營,形成了一批規劃布局合理、生產要素集聚、功能設施完備、研發能力較強、經營機制靈活、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2013年,鄒城市食用菌優質菌種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通過省級驗收。2015年,6家食用菌生產基地認定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產品涵蓋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香菇等多個品種。2016年,新增兩家投資7億元和5億元的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基地。
近年,鄒城質監、農業、林業三方聯動,堅持以標準引領、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從產地環境、栽培設施、菌種采集、出菇采收、包裝運輸、市場銷售等方面,研究制定了30多個系列技術操作規程,為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更加符合實際的技術保障。2012年,鄒城市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籌建了山東省農副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鄒城),為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質量技術支撐。
先后發布了DB37/T 1045-2008《花生莖蔓栽培金針菇安全優質生產技術規程》等10項山東省地方標準,涵蓋了金針菇、平菇、雙孢菇、雞腿菇、草菇、大球蓋菇、褐色蘑菇等多種食用菌。每年對食用菌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技術負責人及相關生產骨干進行全員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及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生態篇
鄒城市地處暖溫帶,為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溫多雨,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14.1攝氏度,最低溫度高于-1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77.1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份;年日照時數為2151-2596小時,光照充足;全年無霜期約205天,對作物生長十分有利。全市林地面積5公頃、林木蓄積量14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4%,濕地保護面積達0.3萬多公頃,總規劃面積達1000多公頃的太平濕地公園納入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太平鎮、大束鎮、北宿鎮、中心店鎮、石墻鎮、唐村鎮、鋼山街道等7個鄉鎮獲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鄒城市充分利用地域生態環境優勢研究制定了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菌生產技術規程和出口食用菌產品安全控制技術規程等一系列生態環保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制定推廣操作規程20余項,基本實現了食用菌產品標準配套、各個生產環節有標可循,為全市發展生態環保食用菌、綠色食用菌、有機食用菌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
品牌篇
食用菌產品品牌打造。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引導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及廣大農戶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基地積極申報三品認證、GAP認證和HACCP認證。目前,4個產品獲得省級農業名牌產品稱號、12個產品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6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認證,1個產品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28件工商注冊商標,其中山東省著名商標2件。培植了集盛、利馬、友和、福禾、福國、福友、常生源、每美、世紀智慧農業等一批規模大、檔次高、輻射能力強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智能化、標準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為推進食用菌產業品牌升級,鄒城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啟動食用菌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創建工作。按照生態原產地保護申請的要求,開展食用菌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增強全市食用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國際、國內競爭力,培育品牌競爭新優勢。
智能篇
工廠化、智能化食用菌種植是鄒城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特點,其智能化、標準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溫控、濕控、風控、光控全部利用智能設備自動化操作,高效率生產。生產加工設備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已能自己生產,加快了鄒城一、二、三產業的快速融合。智能生產、智能物流、質量安全溯源突顯了鄒城食用菌產業的智能化水平。山東世紀智慧農業公司引進國際領先荷蘭式食用菌三次發酵隧道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率先發明“國產化食用菌三次發酵隧道”,實現技術創新,產出高附加值的蘑菇鮮品和深加工產品,形成完整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了食用菌質量全過程追溯。對每個批次的產品從生產原料開始就納入到追溯系統,系統通過條碼記錄每批次產品的基本信息、生產過程信息,并將信息提供給追溯與安全監管平臺,以供追溯、查驗及監管。消費者在銷售終端就可查閱從生產、加工、包裝至銷售等環節的情況,讓消費者購得放心,吃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