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總產量占世界70%以上,穩居世界第一。據統計,2015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超過3500萬噸,產值超過2000億元,在我國種植業中產值僅次于糧、棉、油、菜、果,居第六位。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外市場對食用菌需求不斷提高,我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和出口金額也隨之穩步上升。2009年至今,我國食用菌年出口量從8.77萬噸增長到20萬噸,出口金額從6.27億美元增長到25億美元,主要出口至日本、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浙江麗水地區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術發源地,麗水檢驗檢疫局轄區現有兩個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經過多年的質量建設,示范區內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檢驗檢疫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狀況呈現出新的隱患,亟需關注研究并加以解決。
自2013年成功創建以來,浙江麗水檢驗檢疫局在轄區的兩個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內開展了“兩治理兩強化”、“簡備案、快核放、控風險”、多菌靈專項整治等一系列質量提升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區內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目前,示范區內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良好,但局部仍存隱患。
一是各國關注點不同且不斷變化。從國外通報數據看,我國食用菌三大主要出口目的地歐盟、美國和日本各自有不同的關注點。據統計,2011-2015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共通報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18批次,其中8批次為農殘超標,6批次為病原微生物超標;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共通報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290批次,其中有149批次為含有污穢不潔物,占比高達51.38%,86批次為農殘超標,占比29.66%;日本厚生勞動省共通報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17批次,其中8批次為農殘超標,6批次為二氧化硫或硫代硫酸鈉超標。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各個國家和地區對食用菌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點大不相同。此外,近年來,各進口國對我國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的關注點也不斷變化,比如日本于2013年6月和2016年7月分別解除了對我國黑木耳和松茸中毒死蜱的命令檢查,但日本對我國食用菌中的二氧化硫仍然十分關注;歐盟對我國生產的牛肝菌中的尼古丁較為關注;美國近期對我國生產的藥用菌靈芝類產品中的辛硫磷、三唑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蟲劑十分關注。
二是國外標準不斷更新趨嚴。近幾年,國外食品安全標準有不斷加嚴的趨勢,這對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韓國為例,目前韓國對無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藥采用相應的食品法典CODEX標準及類似農產品標準中的限量,但是,從2016年12月起,韓國將首先在堅果種籽類及熱帶水果類中實施《農藥殘留肯定列表制度》,對未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采用“一律標準”,即不得超過0.01ppm,該制度將在2018年適用于所有農產品。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歐盟、澳大利亞、烏克蘭、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均修訂了各自的食品安全法規,對進口食品農產品施行更加嚴格的規定。
三是不潔污穢雜質零星檢出。食用菌產品為初級加工農產品,產品出廠前會經過人工和機器的多次選別,以去除食用菌上粘有的不可食用雜質。從統計數據看,美國是目前對不潔污穢物要求最為嚴苛的國家,美國FDA對食用菌采用美國官方分析化學師協會(AOAC)的檢驗方法,在顯微鏡下,分離出動物毛發(超過0.2mm)、昆蟲碎片、細小粉塵等非食品有機物或無機物,即作不潔(FILTHY)通報。盡管示范區內出口食用菌加工企業引進了先進的選別設備,并且進行多次人工精選,仍然無法完全達到美國FDA對不潔污穢物的要求,在檢驗檢疫部門日常出口產品的檢驗中會零星檢出不潔污穢物超標的出口食用菌產品。
四是市場采購無法徹底杜絕。按照《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要求,出口食用菌原料必須來自于備案基地,而通過外圍暗訪調查發現,在自有備案基地規模小、自建基地成本高、基地日常管理難等困難下,部分出口食用菌加工企業存在違規采購非備案基地原料用于出口產品加工的行為。市場采購原料品質難以保證,無法實現有效溯源,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是檢驗檢疫監管工作中重點打擊的違法違規行為。
上述新形勢下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中面臨的風險,背后隱藏的是企業以及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處和短板,檢驗檢疫部門應直面風險,挖掘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合理疏導,全力幫扶,創新監管,幫助企業解難題補短板,以化解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監管新風險,攀登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新高度,建立出口食用菌產業發展新秩序。
一是要強化協同監管,抓好質量共建。出口食用菌生產涉及農業、商務、檢驗檢疫、市場監管等多個監管部門,生產企業負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各個部門負監管責任。各部門應各自發揮職能優勢,避免“單打獨斗”,定期進行形勢分析互動,建立監管信息互信機制,做好監管職責互相補充,形成“互動、互補、互信”協同監管質量共建的出口示范區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二是要強化政策創新,釋放政策紅利。要用政策創新解決示范區內出口企業發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難,為企業提供持續發展需要的動力,幫助企業尋找出口擴大和質量提升的突破口。具體地,針對企業自有基地產量無法滿足生產需求時,示范區內已經通過采信農業部門的備案監管數據簡化備案流程,加快備案速度,降低備案成本,為企業提供了基地備案新途徑。下步,麗水檢驗檢疫局還將探索全縣域備案新政策,進一步為企業提供政策紅利,注入發展動力,釋放企業活力。
三是要強化科研投入,開展前瞻研究。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是各進口國調整殘留限量的重要依據,要想提前預判各國食品安全標準動向,就必須時刻關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發達國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示范區實際做出相應調查摸底,并及時做出分析研判。例如針對世界衛生組織將草甘膦列為2A類致癌物質,麗水檢驗檢疫局對麗水地區農業生產中草甘膦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及時申報了相關安全風險科研課題,對農業生產中與食用菌栽培相關環節使用草甘膦的食品安全風險進行研究,為后續可能出現的各國標準加嚴做好技術儲備和科技支撐。
持續深化示范區建設是提升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出口食用菌質量監管工作的主要切入點,麗水檢驗檢疫局將持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區建設存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密切聯系示范區實際做好監管創新和探索,讓麗水轄區兩個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真正成為質量安全樣板區、貿易便利化先行區和出口競爭新優勢培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