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測算,食用菌栽培效益是其它蔬菜的4-5倍,是大田 糧食作物的10倍以上。廣西農業部門積極利用食用菌產業“短、平、快”的特點,積極介入精準扶貧,取得階段性成效。自治區農業廳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全區54個貧困縣中,開展食用菌生產的縣有53個,生產面積達3276.18萬平方米,預計鮮菇產量17.44萬噸,產值21.59億元。
1 示范看樣板 培訓有承包
小寨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基地,是天峨縣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該基地通過經營食用菌種植、加工及銷售,輻射帶動周邊500多戶群眾種植食用菌,覆蓋貧困戶260戶,庫區移民206戶。據天峨縣農業局測算,這些貧困戶今年實現了人均新增收入500元的目標。
天峨縣農業局負責人表示,食用菌產業脫貧示范基地,是該縣實施食用菌精準扶貧的平臺。該縣引導各鄉鎮、各林場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實現縣有示范區、鄉有示范基地、林場有示范點,全縣11個30畝以上的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讓農民群眾種植食用菌學有示范、看有樣板。
2015年以來,該縣進一步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共整合投入發展資金300多萬元,并利用微型企業創業資金、陽光助殘基金、婦女創業基金等,讓全縣每個種植食用菌的貧困戶都獲得1000-3500元的扶持。
在該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合作社起到了引領作用。小寨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告訴記者,他們的扶持資金以入股形式交由合作社集中利用,并進行統一生產管理,貧困戶得到分成同時,還可獲取參加生產勞動的工資收入。
該縣還采取承包技術培訓的辦法,由縣扶貧辦與合作社或種植能人簽訂培訓合同,每成功培訓扶持一個貧困戶,給予技術培訓指導補助費500-1000元。
2 扶持力度大 訂單收購好
“通過訂單種植的形式,龍頭企業以每公斤5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我們村貧困戶脫貧更有底氣了!”近日,鐘山縣公安鎮大田村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上,正在采收黑木耳的農戶高興地說。
農戶口中的這個龍頭企業,就是鐘山縣天怡食用菌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大田村投資建設食用菌加工廠,年生產黑木耳菌棒150萬棒、黑木耳干品100多噸,解決了鐘山縣及周邊地區群眾種植黑木耳的銷路問題。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訂單運作模式,聚力貧困群眾抱團致富,今年帶動170多戶貧困戶脫貧。
“三到戶”(產業精準到戶、產業政策到戶、產業對接到戶),是對鐘山縣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思路的概括。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種植黑木耳1畝以上的貧困戶,每種1萬棒菌棒所需資金,由縣財政補助3000元、政府貼息貸款1.6萬元、貧困戶自籌1000元。據統計,今年該縣政府用于食用菌產業的貼息貸款達920萬元,帶動貧困戶自籌30.6萬元。
同時,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可享受縣農村信用社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小額信貸。貧困戶將5萬元貸款一次性入股到黑木耳產業扶貧企業,入股期間每年可享受8%的固定紅利4000元。目前,鐘山縣天怡食用菌有限公司已承接貧困戶小額信貸資金600萬元。
據統計,今年以來,鐘山縣種下的300畝黑木耳已陸續采摘,預計產量225噸,總產值1125萬元,種植戶收入375萬元,可帶動種植戶畝增收0.6萬-1.5萬元。
3 農戶教農戶 顧慮全打消
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長灘村的隊長,是長灘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的社員。今年,他家種植3萬棒香菇,目前純收入已經超過3萬元,成為本村的食用菌種植示范戶。該縣六巷鄉大嶺村的40多名貧困農民,在縣鄉領導的帶領下慕名前來學習。農戶與農戶之間面對面地溝通,打消了貧困戶的后顧之憂。他們回去后,立即著手籌劃種植香菇脫貧致富的具體事宜。
據了解,針對食用菌行業競爭加劇,傳統產品受到市場挑戰的情況,該縣引導食用菌企業加大資金投入、技術引進,積極開發新產品。金秀瑤鳴生態農業公司抓住金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的優越自然條件,大膽嘗試香菇反季節栽培并獲得成功,使香菇的價格比以往高出許多。縣農業部門和企業共同運用多種流通新模式拓展市場,今年11月在昆明舉行的第14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上,金秀的“瑤山煌”香菇產品獲得香菇類金獎。目前,金秀的食用菌產業由以香菇、木耳等少量品種,向平菇、茶樹菇、鳳尾菇、猴頭菇等多品種轉型升級。
該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食用菌產業是金秀“十三五”產業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正在推進“公司+農戶+基地”和訂單農業相結合的產業運作模式。通過這個模式,公司與種植戶簽訂產銷合同,統一由公司提供優質菌種、菌包及配套的技術服務,實行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對種植戶統一生產技術標準,并進行統一技術指導,培育一批食用菌栽培“中心農戶”、“骨干農民”,以發揮他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