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景和,陽光正好。廣西龍州縣武德鄉科甲村隘口屯黑木耳種植基地里,黃柏芬正指揮大家忙著采菇。
“目前,基地最多的一天請有70個村民來干活,采收濕木耳37噸。”黃柏芬樂呵呵地說。
黃柏芬是武德鄉科甲村人,在外務工多年后選擇回鄉創業,2019年先在村里辦起電器配件電線圈組裝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村里20多個村民就業。在運營好就業幫扶車間的同時,2023年,黃柏芬以5年為期跟村民租下80畝地,做好噴淋等基礎設施,向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購買培育好的77萬棒黑木耳,于今年1月中旬下地種植。
“菌棒和噴淋設施有補貼,鄉政府還幫打了水井,解決了產業發展的用水問題。”黃柏芬說,廣西科技特派員、企業技術人員多次來指導田間管理和種植技術,基地的黑木耳長勢良好。
“一般11斤濕木耳就曬得1斤干耳。現在干耳統貨賣26元一斤,一級品的賣到33元一斤。” 黃柏芬跟記者算了一下賬,按現在的市場價,黑木耳基地畝產產值達3萬元以上。“今年菌棒下地種植晚了一點,往后秋冬季如期種植后,加上管理成熟,畝產產值達4萬元不是問題。”
“今年5月黑木耳收完后,我們將在基地發展蔬菜和玉米產業,到了秋冬季又種新一輪黑木耳,以這樣的循環確保土地不荒不閑,時時有活干,四季有收入。”黃柏芬說。
據龍州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李琛說,2023年,龍州推動全縣年種植食用菌面積53萬平方米,產量6053噸,產值54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