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杏忠研究員
易菇網訊:8月20日下午,在2016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暨第三屆中國食用菌博覽會“第三屆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食用菌產業鏈創新發展研討會”環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杏忠研究員作《我國菌物產業發展思考》主旨報告,探討了我國菌物產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劉杏忠研究員首先介紹了菌物的重要性及菌物產業的發展現狀。他介紹,真菌與動、植物界平行的一獨立真核生物類群,估計物種總數為150萬(僅次于昆蟲),已描述種數為9.7萬(6%),而我國是12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國家之一。真菌是活性物質的重要來源之一。近年來真菌來源的天然產物所占比例越來越高,真菌具有比植物更加豐富的物種和生態多樣性,且真菌為適應特殊生境需要依賴特殊結構與功能的代謝產物。諸多來源于真菌的典型藥物,如青霉素、他汀類、環孢素、棘白霉素類等。
談及菌物產業發展要素,劉杏忠研究員認為產業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管理部門的支援,企業作為支柱,以及公眾的支持,多方協調發展。
同時,在野生菌采集和保護方面,他還強調我們應該學習外國優秀的管理經驗和采制技術,例如培訓上崗、帶證采集等合理規范的行業標準。面對我們龐大的野生菌資源儲備,合理的采集制作也是一種保護方式。劉杏忠研究員建議,應加強科普宣傳,提高民眾的野生菌知識和消費素質;提升野生菌采集技術,針對不同的品種制定可持續采集規范,保障野生菌的優質及資源的可持續性;制定并實施野生菌市場管理規范;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改變消費習慣,提升消費品位,實現野生菌的優質高效消費;加強野生食用菌的馴化研究,減輕人類需求對自然資源的壓力;精細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全民參與,全面提升我國野生菌產業水平。
報告最后劉杏忠研究員表示,我國食用菌產業應該走一條“創業——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文化創業——慈善創業——金融創業”的道路,不能唯利是圖、不擇手段,應該專注本業、追求極致、講究誠信、著力核心競爭力、簡拔人才、慎用資本,推動菌物產業的發展。
據悉:2016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暨第三屆食用菌博覽會期間安排了第三屆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第二屆食藥用真菌應用與開發研討會、第二屆珍稀食用菌發展研討會暨羊肚菌專題研討會、食用菌產業鏈創新發展研討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重點關注食用菌產業鏈的延伸和珍稀品種、藥用種類的開發,聚焦最具市場潛力和投資價值的食用菌品種及栽培技術交流,從產業寬度、深度出發,拓寬思路,交流學習,為行業再謀發展。2016第三屆中國食用菌博覽會舉行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展覽展示、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暨招商推介會、2016第三屆中國食用菌攝影作品展等活動,搭建食用菌產業展示、交流平臺,促進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的商貿和采購。同期,還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2016年福建省食用菌學會年會等相關會議,多會合一,產學研交融,吸引了超過800人參加此次會議,是年度內菌物領域產學研融合與交流的一次盛大活動。